应为法治助威,莫为拳脚叫好
2015年05月07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尽管当事双方都已道歉,但是舆论的撕裂并没有停止,因为共识还不够清晰。少一些口舌之快,多一些反求诸己的精神,才能真正有助于此事推动交通文明的普遍养成。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在媒体的追踪下,“成都女司机被暴打”事件呈现了让人大跌眼镜的新内容。剧情反转,舆情也随之变化。
之前被很多人同情的女司机现在受到了更多的谴责,甚至她的被打也被看做咎由自取。不仅如此,女司机的个人隐私也被“人肉”出来,挂在网上供人戏谑。尽管当事双方都已道歉,但是舆论的撕裂并没有停止,因为共识还不够清晰。此时应少一些口舌之快,多一些反求诸己的精神,才能真正有助于此事推动交通文明的普遍养成。
在事件被曝光后的第一波舆情中,施暴的男司机之所以成为千夫所指,是因为暴行展现的人性之恶让人非常不舒服,每个人都害怕自己成为被施暴的对象。当新闻背后的故事被行车记录仪呈现出来,很多人因为深受违章变道之苦,对被打女司机的同情就逐渐被幸灾乐祸取代。现在,网络上很流行的一个看法是“恶人还需恶人磨”,他们都有所畏惧了,老实人才能活得舒坦一些,安全一些。
打人是不对的,随意变道也是不对的,这些原本都是共识。现在比较特殊的是,有人狠狠地殴打了随意变道的人,于是共识被撕裂了,变得模糊不清了。赞同“恶人相斗”的,无非觉得自己是“老实人”,平时受够了“路霸”和“路怒”的气,现在负能量之间对冲,结果必然是负负得正。这不免有些一厢情愿。
无论是女司机变道后的别车,还是男司机逼停对方后的殴打,在本质上都是蛮不讲理的违法行为。男司机的一顿狂殴固然让女司机的违法行为付出了代价,但是假如女司机车上还有身体更强健、拳脚更厉害的人,不难想象男司机又该是怎样的下场。弱肉强食不过是野蛮的丛林法则,如果在今天还被很多人追捧,那么真正的“老实人”就很难活得舒坦和安全。
男司机殴打违法在先的女司机,无论当时出于怎样的心理,都是以违法对抗违法。前几年,兰州有位老人专门站在斑马线附近用砖头砸违章车辆,让很多人直呼“受不了”。用砖头砸和用拳头打又有什么区别?确实,无论有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私刑只会践踏人性和文明,也不可能在此基础上上养成理性文明的社会秩序。
网络上这么多人因为女司机被殴打而高兴,看上去是因为很意外的新闻反转,其实由来已久。有心者可以搜一搜,网上有多少点赞“原配打小三”的。现在,对女司机个人隐私的“人肉”搜索也算是另一种当街扒“小三”的行为,也是继男司机之后展开的精神“群殴”。
其实,无论是谁都不想让自己成为类似事件的当事者。如此多的人乐见“恶人”相斗,说到底还是法治不彰,没有给人带来普遍的安全感。就此事而言,相关法规政策不可谓不完善,但是成为该事件导火索的随意变道行为在执法过程中经常是被忽视的,所以才有这么多人深恶痛绝而又无可奈何,进而支持以个人暴力进行惩处。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倾向。国外一些极端组织喜欢用暴力的方式处决他们眼中不纯洁不道德的人,最终搞得人人惶恐,因为谁也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别人眼中不道德的人。
我们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这个进程中必须树立法治的权威。这既有赖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更离不开“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如果被打女司机之前的违章都得到了应有的处理,她也许不会养成这么霸道的驾驶习惯,男司机的“路怒”大概也不会这么严重,她很可能就免了这顿皮肉之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