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民,现任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
本报济南5月6日讯(记者 刘志浩) 2015年被称为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开局之年”,在开局将“过半”之际,我国的法治化进展情况如何,未来还有哪些可能的路径选择?本周六上午,齐鲁大讲坛第96期将邀请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知名学者王振民教授,给听众带来独家解读。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民主和法治建设一度有过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左”的指导思想,法治化进程遭遇重大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法治”被再次提上议事日程,以法治思想为指导,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7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党的十五大文件。2014年,在面临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史无前例地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提出“依宪治国”和“依宪行政”等,并随之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影响延续至今。
作为知名的宪法学、行政法学、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学者,王振民对国内的法律制度规范、公民法治意识,以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有着深入研究,此次他主讲的题目是“中国法治及其路径选择”。
本期齐鲁大讲坛由山东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忠夏副教授主持,地点在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逸夫法学楼316学术报告厅,听众届时可与专家互动。
齐鲁大讲坛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山东大学、齐鲁晚报、山东博物馆联合主办,以“搭建思想平台、共享精神财富”为宗旨,每月两期,每期邀请一位嘉宾担任主讲。大讲坛坚持公益性原则,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