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渔业形成“三鱼一高”
2015年05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相关新闻 
  根据聊城市水产局提供的信息,聊城充分利用现代渔业园区的带动效应和合作社的集聚功能,整合区域资源,打造区域优势渔业核心区,全市形成了“三鱼一高”渔业特色产业。
  据市水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所谓“三鱼”是指甲鱼、山东锦鲤、黄河鲤鱼。其中,甲鱼产业发挥丁马甲鱼国家级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施集中华鳖原种保护、生态养殖、产品加工一体化的万吨甲鱼产业链项目,完善茌平绿源、开发区科淼、临清汇川等现代渔业园区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全市甲鱼产业,去年甲鱼面积1.8万亩,产量3600吨,产值达5亿元以上。
  针对山东锦鲤发展,自省海洋与渔业厅渔业协会认定高唐为“山东锦鲤第一县”,以高唐池丰锦鲤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集聚全市各锦鲤专业合作社的资源优势,通过扩大规模,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繁育技术,做好精品鱼的选育,着力打造高唐锦鲤生产基地。去年9月在高唐举办了全国锦鲤大赛,吸引全国16个省份76家国内顶尖锦鲤养殖企业参赛,是全国锦鲤大赛参与企业家数最多的赛事,极大地扩大了高唐锦鲤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抓住东阿县被中国渔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黄河鲤鱼之乡”和“黄河鲤鱼”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的机遇,借助品牌影响力,利用省级渔业园区和合作社的建设,尽快在东阿县打造黄河鲤鱼养殖核心区、产业带和观光带。
  所谓“一高”是指大力发展工厂化高效生态循环渔业,以冠县合顺渔业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利用地热优势资源南鱼北养,扩大规模,新增流转土地上千亩,扩大草胡子鲶订单生产,加大巴沙鱼(雪龙鱼)、淡水白鲳、罗非鱼等名优品种的精养力度,同时又向稻田泥鳅、鱼藕混养等养殖模式和循环渔业上拓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态产业链,使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高。
     本报记者 张跃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