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时会地震?动物当哨兵
岛城设立133个宏观地震监测点位,飞禽走兽、井水都是“预报员”
2015年05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青岛市地震宏观前兆观测员夏学强正在百鸟笼前观察。 本报记者 张晓鹏 摄
     本报5月12日讯(记者 吕璐) 在岛城的地震监测网络中,有一群特殊的“监测员”,它们是梅花鹿、孔雀、鸟类、鸡、鸭、鱼等动物。12日,记者从青岛市地震局了解到,全市共有133个宏观地震监测点位,在这些监测点,动物监测员要通过它们敏感的直觉,随时感知地震发生的讯息。
  11日,记者来到位于青岛市区的一处监测点——青岛市动物园,园区的百鸟笼为主要观测点。夏学强是该园区的地震宏观前兆观测员,也是园区的兽医。他随时要对百鸟笼中的鸟类进行观察,看有无异常表现。他告诉记者,若有地震前兆,动物们会显得比较警觉。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动物开始警觉就说明地震要来了,还要排除动物的病理、生理行为。一旦发现动物有集体异常行为,并且这些行为可能与地震前兆有关,夏学强就要立刻通知地震局。平时,即便动物无异常行为,他也要进行记录,每周向地震局反馈信息。
  据了解,大地震前会出现多种类的宏观异常,如何识别这些异常,里面有非常复杂的学问。记者从青岛市地震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有133个宏观监测点,遍布六区四市,包括市北区的大山梅花鹿养殖场、崂山区的凤凰岭种植基地、三元养鸡场、沙子口百雀林等,除了动物监测,还通过水库和水井中的水文现象进行监测。每个点位都配备宏观前兆观测员,全市共202名。他们都经过专门培训,不断提高辨别宏观现象的水平,以帮助分析震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