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县司法局埕口司法所所长蔡建召被评为山东省“最美人民调解员”
16年如一日打造“老蔡调解室”
2015年05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无棣县埕口镇地处鲁冀交界处,是通往京津塘的交通要道,素有山东“北大门”之称。外来人口多,情况复杂,容易发生各种矛盾纠纷。从事基层人民调解工作16年,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每年调解的纠纷达上百起,有的纠纷调出了乡镇,调出了县市,还调出了省,他就是蔡建召。在调解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调解方式灵活多样,用他自己的话说:“矛盾纠纷发现一个,解决一个,绝不手软!”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本报记者 朱伟健 本报通讯员 郭庆丽
埕口镇无人不识“老蔡”
  在方圆几十里的埕口镇,老百姓几乎没有不认识他的,无论年龄大小都叫他“老蔡”。他所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曾被评为“山东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他个人也曾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全市优秀司法所长、全县信访工作先进个人等20多个荣誉称号。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深情热爱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老蔡意识到,做好人民调解工作,首先要有一颗“热心”,另外,排查矛盾还需要细心,受理纠纷时要“诚心”,说服教育当事人时要有“耐心”,帮人排忧解难时要“真心”,给出的意见要“公心”,这就是老蔡创出的“六心”调解法。“我是农民的儿子,用最软的心对待群众,用最硬的肩膀勇于承担责任”,老蔡坚定地说道。十几年来,他着迷于调解工作,每顺利调解一起案件,他像战场上胜利归来的战士,心里舒畅极了;若赶上棘手的案子,他便着了急,吃睡不安,到处想办法,搜集资料,直到攻克“堡垒”为止。
有空就充电开会就找书
  常言道:打铁还得自身硬。他深知作为一名调解员,必须要掌握一定法律知识和业务水平,因为解决纠纷必须合情合理,更重要的是合法。因此,他利用空余时间孜孜不倦地学习与人民调解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一有空就“充电”,平时到县局里开会或去其他单位,首先看看是否有调解资料或法律书籍,于是他们的书或资料经常被借去或被“窃去”。他经常向有经验的同行学习交流,还自费到外地先进司法所参观学习。蔡建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十几年来的调解工作,他在自己的调解之路上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也收获了喜悦和成功。在从事调解工作的这几年里,蔡建召从别人那学了个理念就是能调解的就尽量不走诉讼道路。法律审判固然可以解决问题,但往往不能解开心结,而调解的案子不伤感情,有利于社会关系的修复。
十几年“老蔡调解室”成品牌
  老蔡早在5年前总结出“矛盾纠纷十法调解”被全县推广,而面对新形势,矛盾不断多样化,老蔡又集思广益、勇于创新,不断完善总结调解方法与技巧,在2008年的时候,当地老百姓已经对“老蔡”这个名字很熟悉了,于是他就创建了“老蔡调解室”。现在,“老蔡调解室”在当地已经成为一块响亮的品牌,他的调解室并不是固定的,有时在当事人家中,有时在村委会,还有的时候在渔船上,也有时在老百姓的田间地头上。几年来,他用心打造着“老蔡调解室”这个品牌。他调解工作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有时用典故引导当事人,有时用法律理论教育当事人,有时用感情感化当事人,既“动武”又“动脑”,方法灵活多样。在他的努力下,农民工40多万元的工资他给要回来了,法院都执行不了的案件他给解决了,无理上访多年的群众被他说服了,因建房引发的邻里纠纷让他给解决了,群体性打架斗殴事件让他制止了,多年不赡养老人的子女让他给感化了……
  蔡建召用心为群众化解纠纷、排忧解难,他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了千家万户的安宁,就象一位忠诚的卫士,无私的奉献着,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着。日前,省司法厅和省人民调解员协会共同组织开展了“最美人民调解员”评选活动,通过各市推荐、群众投票、专家评审3个环节,无棣县司法局埕口司法所所长、埕口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蔡建召从100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山东省10名“最美人民调解员”之一,是滨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人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