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岳楼脚下的《抗战日报》旧址
2015年05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因为共同参与文物普查,聊城市老摄影家协会主席段培坤和聊城文化名人李士钊有很多共同拍摄的经历。
  5月7日,段培坤找到的这张鲁西北抗战日报社的老照片就是他和李士钊先生一起到场拍摄的。这张照片由段培坤拍摄于1973年,当时正进行着文物普查。
  段培坤说,那天李士钊先生专门在家里拿了一张白纸,写上“鲁西北抗战日报社”以及这个报纸的创刊和终刊时间。“当时我说还贴上这纸吗,李士钊说,贴上。”段培坤说,于是他就拍下了这张照片。“你看,照片左下角还是我的自行车呢。”
  根据考证,为了宣传抗日,1937年12月,六区政训处在聊城光岳楼西路南创办了《抗战日报》,申仲铭任社长,齐燕铭任总编辑。李士钊先生也曾经参与创办《抗战日报》,还曾跟随范筑先将军做随军战地记者。
  段培坤又找出另外一张老照片,是1938年11月10日,范筑先为李士钊签发的随军记者证。这张珍贵的《军用证明书》也以照片的形式保存下来。
  《抗战日报》创办的这所房子,是原聊城真光照相馆。这个照相馆是1937年,由聊城县(今东昌府区)人何养清在古城光岳楼西100米路南,自家院内搭建了照相室,购买了三根腿的照相机,利用自己的临街房开设的,他自己任老板兼照相师。1942年,由郭兆仁在此接着开照相馆,1956年改为国营聊城真光照相馆第一门市部。“当时的报社不像现在这样”,段培坤说,战争年代,报纸出版发行都是悄悄进行的,根据时间来看,报社应该是设在照相馆里,这在当时环境下可能也是一种掩护。
  段培坤介绍,1942年夏天,山东巨野人郭兆仁在济南学习照相期满后,用何养清的门面房,自己任老板兼照相师,他购买了相机和德国镜头,设备精良,他自己的摄影技术也很高明,再加上又从济南聘请来照相技师卢恩奎,照相馆越开越大,修版技术在聊城数第一,照相馆在聊城有很高的知名度,很快就发展成为聊城最大的照相馆,还培养了一大批徒弟。“当时我还在他的照相馆里照过相呢。”段培坤说,那时候古城里面有五家照相馆,真光照相馆是规模最大的一个。
  1956年,公私合营,聊城县饮食服务公司把“真光”、“泰真”、“天光”、“明光”、“新华”五家私营照相馆,以及在光岳楼周围流动的照相师黄振华合并,成立了公私合营聊城照相馆。这里就成了公私合营聊城照相馆第一门市部,郭兆仁到这里任技术部主任。
  段培坤告诉记者,1980年左右,这三间房子就被拆掉了,但有关这所房子的故事却随着这张珍贵的照片流传至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