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济门古城墙开始修复
前期规划已完成,搭脚手架却遇到难题
2015年05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本报记者 赵松刚 张浩 片/本报记者 孙国祥
  从18日开始,白浪河边通济门古城墙修复工作已正式开始,这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奎文门、通济门以及两侧千米古城墙修复计划的一部分。20日记者了解到,因附近建筑工棚的问题,目前无法搭脚手架,施工受阻。
通济门古城墙要拆除?
  19日上午,有市民拨打电话反映,18日的时候,通济门南侧一段城墙被拆,但并没有动工整修的迹象,现在的通济门已经因为年久失修外观变得千疮百孔。 
  市民介绍,因为在通济门附近并没有施工整修的通知,也没有在古城墙周围设置围挡,“这些城墙已经被冷落了很多年,有人将生活垃圾堆放在附近,很长时间都没有人管。” 
  根据市民的反映,记者在19日上午就赶到了通济门,远远地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通济门上方到处脱落的墙皮,城门上方的楼柱也裂开了明显的裂痕、柱子上的红漆也已经掉得残破不堪。 
  记者看到了被拆掉的青砖散落在城墙的两侧,登上城墙的台阶也因为下方陷落塌了下去。在城墙之上,大量的青砖不见了踪影,城楼上的柱子破坏严重,外皮严重脱落,写满了不文明游客曾经在此留下的刻痕。 
  记者注意到,原本上锁的城楼门也被人为地打开了,窗户也残破不堪,上方悬挂的老式灯笼只剩下一只,也已经毁坏严重,屋内落满了厚厚的灰尘。 
  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这座城门已经失修多年,但是一直却并没有享受到像“邻居”奎文门一样的待遇。南侧古城墙18日拆除,但是在现场并没有整修的通知,他们也有一些疑问,“今天没有人到场施工,应该是整修,但看起来又不像。”
不是拆除,是文物修复
  19日下午,记者联系到负责此事的奎文区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局,一位姓王的负责人介绍说,通济门整修工作是奎文古城墙修复工作的一部分。自从2014年3月份奎文区政府接过奎文门、通济门及古城墙的管理权后,做了大量调研考察工作,多次聘请相关专家对城墙进行勘探调研,研究保护措施,并制定了修复规划。 
  据介绍,奎文古城墙修复工作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奎文门、通济门两座城门以及通济门南侧约50米长的城墙进行修复,第二阶段是对奎文门附近260多米的古城墙进行修复,第三阶段是对通济门北侧600多米的古城墙进行修复。目前第一阶段的工作正在进展中,奎文门正在进行墙体修复以及彩绘等工作,通济门南侧城墙已开始拆除。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通济门上次维修在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距今已将近30年。此次修复工作将对古城墙进行全面的维修,城砖、屋瓦、房梁等出现破损的地方都重修,是一个大工程。  对于市民所说的城墙破坏问题,工作人员表示并非是拆除,而是进行修复。市民所说的被拆的砖石其实是在上世纪80年代维修时所用的一些大理石等现代砖石,按照文物修复“修旧如旧”的原则,是为了尽可能的恢复历史原貌。
紧挨城门处有个建筑工棚
  奎文区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即便放眼全国,在一个现代化城市中还保存有类似古城墙的并不多,奎文门、通济门对潍坊来说具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接手古城墙管理权后,区里对这两段古城墙的保护工作就非常重视,他们也着手对此进行勘察保护。 
  工作人员介绍说,在去年五六月份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清运城墙上的生活垃圾以及杂草,研究制定规划方案并通过省文物主管部门的批准,前期一切进展都很顺利,但在具体施工时却遇到了难处。 
  20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通济门时,发现了工作人员所说的“难处”,是一个紧挨着通济城门而建的建筑工棚。工作人员介绍说,按照国家及省文物保护条例的规定,不可移动文物都是要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就通济门而言,城门两侧15米属文物保护范围,是不允许有建筑的。建筑工棚所在的位置不但在这个范围之内而且妨碍搭建脚手架,使得现在城门修复工作不得不暂停。他们已对工棚所在的施工单位下达了整改通知,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努力协调之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