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公务人员眼中的简政放权:部门利益因素难剔除
利益关涉小的审批被首先下放
2015年05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简政放权,从根本上说是政府的自我革命。革自己的命割自己的肉,不可避免要触及部门利益。那么,来自各部门的一线公务人员如何看待简政放权?在大力支持之余,对于简政放权具体如何实施,他们有自己的看法。
  本报记者 
高扩 刘德峰   
淄博市某区人社部门,李峰(化名) 直接受理业务少了,应对乡镇咨询多了
  对淄博市某区人社部门工作人员李峰来说,近年来不断持续的简政放权,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巨大改变。
  “我们局有80多项业务被下放到了乡镇。”李峰告诉记者,以前本区群众需要到区里办的业务,现在只需要到镇上办理,这也给老百姓省下了不少时间成本。
  业务的下放并没有使区级窗口的工作更加轻松。“虽然区级窗口直接受理业务的数量少了,但应对乡镇的咨询多了。”他说,因为乡镇工作人员本来就少,所以这些业务下放后,就要有一段相当长的消化期。
  除此之外,尽管很大一部分业务下放到乡镇,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其中也有一些业务的最终审核权在区级窗口。“因此业务下放也不是全部流程都能在乡镇办理,有可能只是几个流程,乡镇走完这些流程后,还是要交到区里统一审核。”他说,比如失业金的申领,《失业保险条例》明确规定,失业金是要在县级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发放的,乡镇只能负责受理申请表,然后每周定期由工作人员送到区里审核。
  这也让李峰所在单位的业务人员感到了一些不适。“倒不是政策制定带来的问题,当我们基层工作或某项业务适应了某种流程时,工作方式和流程的改变,总会带来不适。”他说,“但至少老百姓是不用再往区里跑了。”
  李峰认为,简政放权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方便了百姓和企业办事,这是政府应该着力追求的,就是为老百姓服务。“平时看到过不少老百姓为办事四处求人托关系,自己身处这种大环境,时间长了就见怪不怪了,也不能免俗。”
  “简政放权还要持续推,不断推,重要的不是取消下放了多少审批,而是要在公务员中树立服务意识,破除长期积累的官僚思维。”

胶东某市食药监局,卢林(化名) 很多人面临无事可干,市级系统成空架子
  卢林是胶东某市食药监局的工作人员,长期在食药监系统工作,对系统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了解颇深,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等简政放权措施,他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简政放权部门利益的因素总是难以剔除,部门肯定首先取消下放的是利益关涉较小、不太看重的审批。”卢林还发现,权力下放后出现了新的问题。“从食药监系统来看,在市级这个层面,以前大约三分之一的公务员都是做审批业务的,权力取消下放后,很多人面临无事可干,市级系统成了空架子。”这些人下一步是到县区做审批还是转到监督下级工作上,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卢林还认为,权力下放到基层可能带来寻租成本的降低。
  更为严重的是,有些行政审批事项是有法律法规保障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合理。“由于部门主导立法的问题依然存在,很多部门在法律法规起草阶段就将行政许可用法律的手段予以确认,这一旦得到法律确认,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就得以确立,就不能轻易取消或下放。”
  “正因如此,造成了一些执法上的尴尬局面。”卢林举了餐饮行业的例子,遍布大街小巷的餐厅、餐馆、饭店甚至路边小摊,按照法律规定必须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按照餐饮行业的技术标准,连餐厅中的水池应该怎么修建都要符合规定,然而现实中我们有能力执行这些规定吗?
  “不能把星级酒店的标准放在包子铺上,这就是问题所在。”有大量小餐馆因此而违法无证经营,这也超出了我们的执法能力,这些小餐馆显然难以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反而对于学校食堂、校园周边小饭桌这些该管的却没管。
  卢林表示,“简政放权、取消下放审批,什么该简什么不该简,要有科学的论证和考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