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个小时,15年的隐患解决了
鲁宁输油管线消除泗河段一处重大水体隐患
2015年05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输油管线施工现场。
     本报邹城5月21日讯(记者 黄广华 通讯员 索永新) 在暴风雨中,中石化管道公司邹城输油处干部员工及工程施工人员经过28个小时的紧张施工,完成了鲁宁管线泗河段的1000余米水底穿越管线的动火联头作业。这标志着鲁宁输油管线一处重大水体隐患被消除,该隐患已威胁鲁宁输油管道安全近15年。
  鲁宁输油管线北起山东临邑县,南至江苏仪征市,于1978年建成使用,该段管线属于鲁宁输油管线的一部分,当时在与山东境内的大型河流泗河交叉时,采用了大开挖敷设管道敷设方式,将管线埋入河床下。2000年前后,泗河出现了挖沙行为,并逐渐向该管段的河底靠近,对此,该处多次向挖沙业主宣传《管道保护法》,并制止非法挖沙行为,但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由于挖砂行为屡禁不止,致使此段管道暴露,在河水的冲刷下,极易造成管线断裂等事故的发生。对此,该单位先后在2007年和2014年对该段进行了灌注桩加固等处置,但隐患未能得到根本消除。
  根据该段管线状况,国务院安委会人员、中石化集团安全隐患检查小组先后到该段管线进行检查,要求全力进行隐患整治。该处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安全隐患治理小组,决定在距离原管道西侧25米处采用定向钻穿越方式,重新敷设一条管线。因该段管线穿越的泗河是山东省的大型河流,因此,在河道中施工,需要得到水利等政府多个部门的审批许可。对此,在向当地政府主管领导说明情况后,济宁市开通了“绿色通道”,加快各种手续的审批进度,在迅速完成了各项行政审批手续后,立刻组织专业施工队加班加点进行施工。为提高施工进度,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该处干部员工与施工人员放弃休息时间,克服恶劣施工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施工,总长度达1000余米的水底管线一次投用成功,管道隐患被彻底消除。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