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中社区开展医疗救助为困难家庭撑起一片天
2015年05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5月21日讯(记者 徐文君 通讯员 胡勤康) 5月21日中午11点,张成孟与老伴儿正在家为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小儿子准备午饭,患有尿毒症的大儿子如今经过治疗已经可以做一些轻体力的工作。一共只两个儿子却都身患重病,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笼罩了浓重的阴霾。今年63岁的张成孟退休前是胜中社区的一名普通职工,在了解到他的实际情况后,胜中社区积极为他捐款,并第一时间为张成孟的两个儿子申请了医疗救助,在经过治疗后,两人的病都有了好转。胜中社区又积极协调帮两人安排了工作,解决了张成孟一家的困难。
  张成孟的老伴没有工作,全家人的生活只靠张成孟一个人的收入来维持,但两个儿子也懂事孝顺,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却充满了幸福和温馨。但是在1999年,这一切都改变了。
  那一年,患有慢性肾病4年的大儿子张庆涛,因病情恶化转为尿毒症,需要马上进行肾移植手术才能挽救生命。小儿子因患精神分裂症也需要住院接受治疗。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早被兄弟俩常年吃药花光了,再加上对于他们来说那近乎天文数字的手术费用,张成孟全家陷入了绝境。
  面对来势汹汹的疾病,张成孟一家根本无力抵挡。就在张成孟一家心灰意冷打算放弃治疗的时候,胜中社区组织职工们开展了爱心捐款救助活动,同事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张成孟的大儿子凑齐了手术费。当年8月份,张庆涛顺利完成了肾移植手术。
  手术很成功,但张成孟的心里仍然象揣着块石头,沉甸甸的。因为手术后,张庆涛需要长期服用抗排斥药来巩固手术效果和维持生命,每年吃的药物要花费10多万元,虽然大部分医药费能够报销,但每年的自费部分需要三、四万元。
  小儿子常年吃药,每年自费的医药费也在1.5万元左右。昂贵的医药费使这个刚刚看到希望的家庭再一次陷入了困境。胜中社区的领导和同事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想方设法为张成孟一家排忧解难。除积极协调,为张庆涛和他的弟弟安排工作外,还在第一时间帮助他们全家申请办理了医疗救助,还经常打电话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鼓励他们鼓足勇气克服困难。此后,张庆涛和弟弟每年可以通过医疗救助领取到2万多元的救助金,如同及时雨般滋润了张成孟的心田,极大缓解了他们一家的生活困境。
  如今,大儿子张庆涛的身体在积极治疗下渐渐恢复了,能够完成一些轻体力工作,一家人又有了生活的信心与支撑,张成孟曾经紧蹙的眉头也渐渐舒展开来。“是医疗救助,救了我的孩子,也救了我们全家,是胜中社区的职工的关怀帮助,让我们有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张成孟激动地说。
  其实,像张庆涛这样的特困家庭在社区还有10余户。为了最大限度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近年来,胜中社区坚持“真困难,真帮扶”,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作用,建立健全互助互济保障机制,定期深入开展“进千家、走万户、送温暖、献真情”活动,集中走访慰问各类困难家庭(群体)5400余户次,发放慰问品、慰问金近700万元,不但解决了他们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难题,还为他们筑起了抵御风险的坚实屏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