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增雨防雹增效减损超2.5亿
2015年05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人工降雨图解。
     本报5月21日讯(通讯员 李会群 记者 王晓霜) 日前,全省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现代化建设推进会暨作业站点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召开,记者在会议上了解到,滨州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开始于1994年,20年来已经建立起了集雷达监测、预报预警、视频监控、作业指挥、实时作业于一体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滨州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无棣县人影规范化作业点在全省成为典型。
  近年来,滨州市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把服务“三农”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提高预警精确化水平,服务主动、决策及时,为滨州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黄河三角洲气象保障中心建设、滨州渤海粮仓气象服务工程,滨州冬枣生态农业气象监测工程以及正在进行的沿海气象监测预警等一系列工程也走在全省前列。1994年开展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是滨州市防灾减灾的基础性工程,目前形成了市、县、乡三级与部门联动的人影保障体系,其中军地共建的人影模式在全国成为典型。
  近年来,随着滨州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建成,滨州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水平和灾害防御能力逐步提升。滨州与上游的沧州、德州以及下游的东营等地建立了天气联防机制,与全省现有5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实现产品共享,在短时临近天气监测防御方面有较大优势,为人影作业效益发挥提供了坚强保障。“十二五”以来,市、县两级共开展增雨、防雹作业661站(次),发射炮弹2万余发,火箭弹300余枚,累计增加效益和减少损失达2.5亿元以上,在防灾减灾、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4年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滨州市天气较为复杂,人影办对每一次降雨都提前做好准备,及时作业。2014年,共组织人工增雨防雹作业154站(次)累计增加降水2600万方,防护区内没有发生明显冰雹灾害,增雨防雹效果明显。2015年,人影办将推进人工影响天气科研开发工作,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这一先进平台,加强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冰雹云结构和防雹机制以及火箭消雹作业技术研究,提高作业水平。尤其是从4月份开始,滨州进入冰雹多发期,滨州市人影办将需要积极开展增雨作业,重点加强冰雹天气监测、分析,及时高效开展防雹作业,要重点作好麦收期间防雹工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