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满水城春意浓
——台儿庄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纪实
2015年05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潘万庆 孙海峰 图/张严新 白剑
  五月的台儿庄绿树掩映,街道两旁水杉参天法桐苍翠,红叶石楠艳丽夺目,公园广场景致优美。透过城在绿中、路在林中、人在景中的景致,我们看到的是台儿庄区构建生态家园的精美画卷。
  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三年多来,台儿庄区以大手笔、大投入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绿化环境高潮。目前,该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8.8%、33.8%和14.7平方米。绿满水城春意浓成了台儿庄居民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
三大机制激发全民力量
  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号角吹响的那一刻起,从广进路到运河北堤,从古运公园到小季河湿地,不论是机关、企业、学校,还是街道、小区、庭院,驻地城区所有的绿化现场都是一片热火朝天。
  强力推进创城工作,量化任务、落实责任是首要前提。为此,台儿庄区建立大会战工作机制,成立了创园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区动员会议、专项部署会议和现场办公会等,印发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创建工作重点、责任单位、完成时限、绿化标准等,做到工作有目标、有要求、有措施、有期限。把创城指标分解为每一项具体任务,逐一分解到有关部门、量化到具体责任人,形成了区、镇(街道)、社区引领,各职能部门、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大会战格局。并从区直8个部门单位抽调人员充实到区创园办,实行集中办公,每天督导,每天专报,有力促进了创园工作的开展。
  群众既是园林城市的创建者,也是园林城市的受益者。为使创城活动深入人心、融入市民生活,台儿庄区围绕创园意义、社会责任等方面建立大宣传机制,在政务网站和区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设了创园专栏,定期播放创园公益广告;在显要位置设置大型户外广告,沿街单位制作门前立牌;联通、移动通过手机短信加大全覆盖宣传力度,提高了创园知晓率。
  统筹多方力量,破解资金难题。通过财政预算、资金奖补、单位自筹、全民共建、义务劳动等方式,多渠道解决资金投入问题。90余家单位、企业积极参与创建,在原有绿化基础上,利用墙角等零星空间栽植攀缘植物,做到见缝插绿;破除原有混凝土地面,修建为林荫停车位,实现林荫停车,增加绿量,提升品质。全区6个镇街及22家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了全民共建活动,新增绿化面积3000多亩。
突出项目建设描绘生态秀美家园
  初夏的台儿庄区新区公园,亲水平台、庭廊、小湖,一片美不胜收的景象让人流连忘返。“很好、很干净,现在都长满了绿叶,平时没事的话和朋友一块出来,上这边来锻炼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感觉这边挺不错的。”市民李大爷告诉记者。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以来,台儿庄区围绕“古城、水城、绿城、慢城”的特色定位,突出“江北传统滨水小城”定位,统筹推进项目建设,相继实施了道路绿化、河道绿化、公园节点绿化、单位小区绿化四大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以建设林荫型、游憩型、景观型街区为抓手,把规划设计与现场实际相结合,拓展绿化空间、营造生态环境,形成了大绿量、全方位、立体式、高标准的园林绿化格局。
  第一阶段以路域环境整治为重点,完成了运河大道、华兴路、文化路、广进路、阿里山路等16条道路绿化工程,建设城区绿化节点44处。第二阶段以箭道路、圩沟河等“四路两河”绿化为重点,推进路网、水系、节点综合整治工程,新增绿化面积6万平方米。”第三阶段实施公园节点绿化提升工程,突出“古城、水城、绿城、慢城”特色,建设林荫型、游憩型、景观型街区、节点8处,新建改建公园7个,治理裸露土地13块,绿化增量提质面积147.6万平方米。今春以来,对全区90余家单位、企业及小区的附属绿地进行全面提升,共栽植乔灌木38万余株;5处裸露土地治理基本完工,提升改造3处林荫停车场和3条林荫道路,城区7条主次干道绿化补植工作全面完工。建设前,聘请知名机构进行景观设计,多次组织专家及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实地勘察,并经过多次评审完善优化设计方案。建设过程中,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制度,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销号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工程效益,凸显了创建效果。
以创城为引领打造宜居城市
  路灯明亮,污水变清澈、道路为坦途,公交车频繁而有序……,公共领域市政建设是一个地方最基础的服务,台儿庄区将创城工作同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坚持不懈开展环境治“脏”、设施治“缺”、生态治“污”等专项整治。通过一整套规划建设管理的“组合拳”,让城市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通过开挖人工湖,实施拦蓄水工程,实现“把水留下来、让水活起来、保持水常清”的目标,打造环城河体系;通过更换运河北堤、大沙河西堤以及新沟河、涛沟河沿线单一的速生杨树种,栽植水杉、银杏、白蜡、玉兰、毛白杨等树种,形成多元的生态系统,变经济林为生态景观林,打造环城绿带体系。实施了小季河沿岸景观提升和万亩湿地花田建设工程,配合“一区一环两公园”生态建设,形成了47公里的环城生态走廊,打造环城慢行系统,营造了环城生态景观。
  启动实施了“两河两路两社区”建设,完成了箭道北路、台北路、东顺路拓宽改造和顺河街、圩沟河片区搬迁建设,迅速拉开了城市扩展的新框架。累计拆迁棚户区、城中村面积91万平方米,使老城区基本改造一遍,先后新建标准化住宅小区25个,近5万城市居民住上了舒适的新房。实施方便群众菜篮子工程,投资120多万元完成兴运市场规范整理,投资5亿元完成文化路市场迁建工程。
  注重完善城市功能,实施了污水处理厂扩容、北郊自来水厂、户用天然气管网等基础建设,完善了城市公交和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加快了市区同城化进程,发展了一批城市服务业项目,提升了城市服务能力。目前,该区道路完好率达到96%,城市管网水检验项目合格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90%,污水处理率达到93.5%,住宅供热计量收费比例达到31%,节能建筑比例达到66.2%。群众对城市建设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城市归属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