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守法,全员在行动
华电滕州新源热电有限公司环保工作纪实
2015年05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张冬梅 本报通讯员 秦存峰 王真龙
  华电滕州新源热电有限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滕州发电厂,2002年1月7日改制成立公司,是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旗下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现代化大型热电企业。公司现有职工563人,总装机容量1000兆瓦,年发电能力55亿千瓦,供热能力620万吉焦。近几年来,公司坚持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大力响应国家环保治污、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政策,公司环保工作得到了各级环保部门和上级公司的认可,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各级环保部门的表彰和鼓励,在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该公司荣获2009年度山东火力发电厂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先进单位,2010、2011年市级环保先进单位,“十一五”枣滕两地节能减排先进单位、2013年山东省“发电企业环境污染治理先进单位”、滕州市“全市环境保护管理先进单位”、“全市区用水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度枣庄市“全市重点流域治污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全面推进环保工程建设
及技改工作
  滕州新源公司自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法和环保各项政策部署,坚持环保建设与公司可持续发展同步前行,积极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全面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
  重视环保建设,奉献绿色光热。公司一期2×150MW机组、二期2×350MW机组分别于2003年和2006年实现“一年双投”,并分别于2005年3月和2007年9月通过山东省环保局、国家环保总局现场环保验收,实现了环保“三同时”。
  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五”计划》评估结果表明,由于电力供应紧张,《计划》实施来,“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工作面临巨大压力,原定目标难以完成,污染防治形势日趋严峻。为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滕州新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的号召,2006年对一期2×150WM机组实施了脱硫技术改造,两台机组配套脱硫系统全部运行,脱硫投入率达96%以上,脱硫效率95%以上,二氧化硫削减能力约20000吨/年。同时,该公司二期扩建工程2×350MW机组上马期间,配套脱硫设施同时设计、施工、验收“三同时”,受到了国家环保总局的高度评价,二期工程脱除二氧化硫约40000吨/年。
  2007年作为新型的供热企业,全面贯彻国家“节能减排、上大压小”政策,积极履行企业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2007年6月29日对所属#04机组(33MW)正式实施关停,退出山东电网运行,并于2007年9月5日顺利实施凉水塔爆破,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该机组的关停,每年可减少燃煤12万吨,减少烟尘排放约87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1702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844吨。
  2011年7月29日,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对三大污染物排放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浓度限值分别为200mg/m3、100mg/m3、30mg/m3。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峻兼之全国煤价的不断上扬,滕州新源公司经营、发展遭遇“寒冬”。但面对煤炭市场供应的不确定性,低硫煤采购相对困难,部分燃煤煤质变化较大,有时燃用煤种含硫量超出2.0%,造成脱硫装置出口SO2排放浓度达不到环保排放要求的情况,2011年公司又投资1.3亿元对脱硫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一期进行分塔改造,由原来的两炉一塔变为一炉一塔,二期增加一层喷淋,由原来的4台浆液循环泵增加为5台循环泵,于2012年11月完成4台机组技改,脱硫效率高于97%,能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低于200mg/m3,比新排放标准实施提前了一年半。4台机组均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工艺。
  2013年随着煤炭价格下跌,滕州新源公司经营和发展形势趋于向好,滕州新源公司更加大了环保投入,先后进行#3机脱硝改造、#1、#3、#4号脱硫旁路挡板门拆除和#3脱硫DCS改造、#1机组DCS改造后实现了脱硫DCS与大集控同室操作,并通过#1机组在线监测联网审核验收。
  2014年,滕州新源公司再投资2.2亿进行大气污染物治理,分别完成#1、2、4机组脱硝技改、#2机组脱硫旁路拆除和4台机组除尘提效技改、脱硫GGH拆除等共计39项大型环保技改,截至目前,该公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浓度分别降到200mg/m3、100mg/m3、30mg/m3以下,满足国家《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新要求。脱硝采用国内外先进成熟的SCR工艺(催化还原法),液氨作为还原剂,并对燃烧器进行改造,4台机组脱硝每年可削减氮氧化物约1.3万吨。
  滕州新源公司#1、2机组各配置257m2双室四电场静电除尘器一套,#3、4机组各配置256m2双室四电场静电除尘器两套,每年除尘约60万吨。2013年5月24日,山东省环保厅和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山东省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664-2013),要求现役火电厂自2017年1月1日起,烟尘排放浓度降到20mg/m3以下。2014年9月12日,国家发改委、环保部、能源局联合下发了《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要求2020年现役火电机组污染物排放达到燃机排放标准(超低排放标准),同年10月28日,山东省发改委和环保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尽快制定现役燃煤机组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烟尘排放限值为5mg/m3,现有除尘系统远远不能满足环保需要。早在2013年,滕州新源公司已着手除尘改造的可研论证工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
  脱硫后增加湿法除尘设施。2014年以来,为了建设“中国蓝”,滕州新源公司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再投资1.056亿进行大气污染物治理,实施电除尘改造,对原电除尘进行提效改造,脱硫后增加湿法除尘设施,采用国内外认可的湿法除尘工艺,采用成熟的立式、管式湿法除尘工艺,极板均为蜂窝管式结构。目前,该公司#1湿法除尘已于2014年9月20日开工,2015年3月31日竣工,正进行试运行。#2、3、4机组湿法除尘分别于2014年10月10日、2014年11月20日、2015年4月27日开工建设,预计于2015年底前全部建成投运,届时,该公司烟尘排放浓度将不超过5mg/m3。
  积极推进超低排放升级改造。目前,滕州新源公司正积极推进超低排放升级改造,现已完成初可研工作,正组织可研审查,计划2016年底#3、4机组实现超低排放,2018年底完成#1、2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届时将实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浓度分别低于35mg/m3、50mg/m3、5mg/m3,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年排放量仅有几百吨。超低排放工艺方案:脱硝采用低氮燃烧+SCR,对SCR装置进行提效改造,增加一层催化剂,预计投资2300万元;脱硫仍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工艺,实施串塔改造,在现有脱硫塔(一级塔)的基础上再建一座二级塔,初步设计二级塔三层喷淋,预计投资1.3亿。
  噪音、粉尘治理方面。滕州新源公司在噪音、粉尘治理方面的投资也已累积超千万元,分别建设了水塔落水噪声、主变压器低频噪声屏障,生产机房采用隔音环保材料,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特别是在粉尘治理方面,枣庄环保局把滕州新源公司二期的防风抑尘网作为先进事例进行推广。
  城市中水回用工程建设。为节约水资源,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2009年滕州新源公司实施建设了城市中水回用工程,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做为循环补充水使用,每年既可节约新鲜水,节省水资源费,也可减少COD的排放,有利于城河以及南四湖水质的保护及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了实现厂区废水的“零排放”,2013-2014年,滕州新源公司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加大技术投入,通过不断探索,结合公司目前实际,投资1500余万元实施了中水深度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工程投运后可节约新鲜水220万立方米,年可节资300万元,年可削减COD110吨、氨氮12吨,对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推进集中供热,改善环境生活。滕州新源公司在进行环保建设同时,十分重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认真履行社会环保责任。公司改制成立以来积极探索与研究分散热用户集中供热问题,通过与地方政府和各级环保部门配合,成功实施了滕州居民集中供热工程,代替城区大小工业民用小型锅炉近300多台,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000余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600余吨,减少烟尘排放6万余吨,为消除烟尘、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卫生做出了积极贡献。为进一步满足城市供热需求,2014年滕州新源公司对供热首站进行增容改造,供热能力由原来的400万平方米增至600万平方米;同时,该公司完成了地方城区北线汽改水,南线热网投运,全年供热量增至262.78万吉焦,同比增长13.8%。目前,为了进一步提升供热量,该公司正积极推进#2机低压缸双背压双转子互换循环水供热节能改造项目,用以满足持续增长的城市供热需求。
加强环保管理,
推进技术创新
  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获国家发明专利,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滕州市污水处理厂每天产生含水率75%左右的污泥150吨以上,但由于滕州的地质属沙土质较松软,渗透较强,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不适合污泥的堆积填埋。污水处理厂自1998年建成后,污泥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处置,污泥的二次污染问题长期困扰着滕州市政府。
  为了彻底解决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直接填埋处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008年,滕州新源公司加强技术创新和治污研究,投资1400万元建设城市污泥处理装置,将电厂烟气余热干化、锅炉高温焚烧优势与市场先进干化设备有机融合,最终开发出一项集污泥干化、焚烧、污染控制等技术为一体的污泥综合处置与利用的集成技术,实现了污泥彻底治理的最佳途径,开创了国内大型发电机组掺烧城市污泥的先例。该工程的建设实现了滕州市污泥的100%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每年为国家节省污泥掩埋占用耕地22亩,为地方节约填埋费用约1800万元。2010年11月3日,该项目获得“一种城市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工艺”发明专利,并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电联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先后在中央第四套新闻节目黄金时段宣传播出,其先进技术创新做法在《大众日报》等媒体刊发。目前,该项目工程已在华电国际公司多家单位进行推广实施。据不完全统计,工程实施以来,全国近200家企事业单位前来观摩学习。
  近几年来,为激发公司员工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滕州公司先后制定出台了《科学技术规划计划管理标准》、《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管理标准》等科技创新的相关规章制度,2014年更结合公司实际,编制下发了《科技创新激励办法》,在全公司范围内成功营造出浓郁的创新氛围。该公司自2009年以来坚持每年举办管理创新成果发布会,经过几年的积累,该公司创新成果达60余项,其中4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对分散热用户实施集中供热管理的探索与实践》、《“1+5X+1”文化管理模型的创新与实践》、《发电企业以安全防控为主导的班组管理模式》、《集中供热远程监控管理的探索与实践》等20余项成果获得国家、电力行业创新奖。
  严格环保管理,确保安全生产。滕州新源公司坚持“不环保不发电”原则,对照污染物减排新标准,修订完善《环保监督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健全了三级环保监督网,建立环保监测站,从水、气、危废、固废等方面全面规范环保监督管理,2014年全年下发监督简报考核通报、督办单等55期,考核金额同比减少47%,“零超标”排放理念深入人心,环保设施的稳定运行实现了公司历史最好水平。顺利通过迎淮核查检查,先后完成再融资环保核查、总量核查等大型环保检查50余次。环保设施投运率、污染物达标排放率、重点项目完成率等星级创建指标得分率均为100%。积极组织员工学习环保法律法规,引导其深刻认识环保监管的高压态势,树立环保问题“一票否决”意识,坚持“不环保,不发电”原则,按照“两个等同于”的要求,对照新环保法要求,完善、细化环保监督管理制度,将指标奖惩分解到周、细化到班组,层层落实人员责任,让环保排放“零超标”的理念深入人心。做好曲线、报表、台帐日常管理,实现环保各项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加强环境风险排查,强化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公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塑环境友好品牌。
  环境守法,全员在行动。2015年,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在全系统开展了“环境守法,华电在行动”主题活动。滕州公司认真落实按照集团公司统一部署,制定活动方案,成立了以总经理、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公司在搞好运营、生产的同时,深入开展“环境守法,华电在行动”活动。2015年活动开展以来,活动坚持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注重加强环境保护监督能力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加大培训的广度与深度;与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公开相结合,将各类环境保护措施和成果向公众展示;与“六·五”环境日主题相结合,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与地方环保部门宣传相结合,积极参与地方环保部门的各类宣传活动,提升“绿色华电”形象。先后开展了“环境守法”职工演讲比赛、“绿色家园,爱我华电”职工摄影比赛、“湿式除尘器等环保设施新工艺、新技术应用”工作培训等活动,计划“六·五”环境日前,联合地方环保部门开展全市”环保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活动,积极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加强环保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公司全员的环境守法意识,提升公司环保人员的业务能力。
落实环保要求,
加快企业发展转型
  滕州新源公司以建设“综合性能源公司”为目标,结合地方资源和区域优势,深入研究国家能源新政策,积极寻求新的能源项目,创建“以火电为主,其他能源形式为辅”的格局。2013年12月初成功与滕州市政府签署《天然分布式能源开发框架协议》,准备开展分布式能源项目。
  2014年滕州新源公司在滕州市柴胡店镇等相关区域进行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一体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其中初步规划风电装机容量100兆瓦,太阳能发电容量30兆瓦。目前,光伏项目与地方政府签订了《合作开发建设新能源项目协议》,完成勘界报告和可研报告,取得滕州市取水、规划选址意见批复等手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