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更多的人亲近历史和文物
博物馆“萌值”大增
2015年05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龙袍凤袍手机壳、嬷嬷针线盒、Q版孔夫子……近年来,各地博物馆纷纷推出高“萌值”文化创意产品,以吸引年轻人亲近历史和文物,原本高大上的博物馆在人们眼中逐渐生动、亲切、活泼了起来。
  面对博物馆的这股文化创意产品热,业内人士指出,只有做好文化研究才能为文创提供持续的动力。
  见习记者 刘雨涵    
  
文创“萌物”
增强吸引力

  故宫博物院继“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和朝珠耳机之后,近日再次脑洞大开,推出了嬷嬷针线盒,盒盖上颐指气使的嬷嬷造型怎么看都像是那个让人咬牙切齿的容嬷嬷。虽然55元的价格着实不菲,但开售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卖出了近100件,看来还是有不少人愿意为这个创意买账。仔细逛一下故宫博物院的官方淘宝店,会发现其“萌物”还真不少。除了同期推出的“嬷嬷针线盒”外,龙袍凤袍iphone手机壳、帝皇帝后书签和冰箱贴,还有纪晓岚形象的车载摇头娃娃等,这些“萌物”都因外形讨喜而大卖。
  5月初,在西安举行的2015陕西第四届旅游商品大赛中,一组“兵兵有礼”的卡通兵马俑也引发了游客的围观并争相与之合影。“兵兵有礼”结合了《论语》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文化典故,赋予4位兵马俑不同的动作表情,让一贯表情冷峻的兵大哥们瞬间生动可亲起来。
  近日,在我们家门口的山东博物馆,许多由台湾设计师创作的Q版孔夫子塑像也出现在展厅门口,其憨态可掬的形象尤其受到小朋友们的欢迎,原本一些晦涩难懂的展览因为有“萌萌哒”的孔夫子引导,小朋友们也愿意走进去一探究竟。
社会力量
为博物馆文创助力

  除了Q版孔夫子塑像,山东博物馆“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展”也是萌物聚集地。省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孙若晨介绍说,“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展”的衍生萌物由捐赠展览的贝林基金会独家运营,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一是产品定位清晰,主要面向周末来观展的家庭群体。二是主题鲜明,除了动物毛绒玩具,实用性强的T恤、帽子、文具上也都是动物主题。”正是因为有着缜密的市场规划,这些衍生品销售十分火爆。“据我们了解,最高单日销售额在2万元以上,年度销售额达百万左右。”
  虽然“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展”文创产品的运作非常成功,但是博物馆很难仿效。“博物馆毕竟不是企业,也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可能拿出那么多资金去搞文创产品的设计制作。”不过,目前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采用艺术品授权的形式来进行文创开发,“如果只是制作单一的产品,成本会非常高,售价也高,所以我们必须借助社会力量,把文物的知识产权元素授权给公司进行开发制作。”
  除了专业公司,民间力量也不容小觑,台北故宫大名鼎鼎的“朕知道了”胶带和“翠玉白菜伞”就是从文创比赛中脱颖而出的。山东博物馆也曾在2011年和2013年举办了文化创意产品大赛,最后有十几种文创产品投入了市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