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鲜花编织的精神家园
——写在《济南文学大系》出版之时
2015年05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纪雯 边巍
  济南是历史文化名城,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在数千年的漫长历史中,济南的文学,始终与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同生共命。济南作家、济南籍作家和来自于海内外的作家们,用自己的奇思妙想和生花之笔,共同造就了济南文学的丰茂与绚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论是在创作成就上还是在影响上,济南文学都是山东文学的主力和中坚,并且在全国乃至于海外占有重要而独特的位置。
  济南的古代文学,可以一直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大舜。舜耕历山,“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南风歌》和《思亲操》便成了济南文学的发轫之作。出自于谭国(今济南市东南)大夫之手的《诗经·小雅·大东》,则记录了先秦时期济南先民们的苦难和忧愤。济南文学的繁荣是在唐宋时期。唐朝时,济南籍作家员半千、崔融曾名重一时,大诗人李白、杜甫,在济南留下了《陪从祖济南太守游鹊山湖三首》和《陪李北海宴历下亭》等脍炙人口的佳作。公元1071年(宋熙宁四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出任齐州知州,在济南任职期间写下了《齐州二堂记》、《西湖纳凉》等佳作。与此同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等人也先后来到济南,在饱览济南的山水之美后,留下了自己的得意篇什。“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杜甫),“最喜晚凉风月好,紫荷香里听泉声”(曾巩),“济南潇洒似江南”(黄庭坚)等诗句,也由此成了济南人世代相传、吟诵不止的名句。但唐宋时期济南文学的高峰是在李清照、辛弃疾。
  李清照、辛弃疾之后,济南古代文坛上仍然呈现出大家迭出、佳作泉涌的景象。济南本土作家中,元代散曲大家张养浩,以一曲《山坡羊·潼关怀古》和《普天乐·大明湖泛舟》等为历代人们所称道。清代济南府淄川县秀才蒲松龄,因所著《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语)而名闻天下,受到后世人的推崇。明清之际,以边贡、李攀龙、王士禛、李开先、田雯、王苹等人为首的“济南诗派”,在文坛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济南赢得了美誉。
  济南的现代文学,虽然不及古代文学那般高峰迭起、群星灿烂,却也展现出不少令人赞叹的亮点。如晚清时期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对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湖光山色和人文环境,以及大明湖中的“佛山倒影”、黑妞白妞击鼓说书的场景等,都有精彩生动的描绘。作品在海内外广为流传,为提高济南的知名度和城市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三十年间,活跃在济南文坛的本土作家和常年寓居济南并以济南生活为题材的作家主要有杨振声、王统照、董秋芳、老舍、李长之等,其中尤以王统照和老舍为最。王统照在济南六年,写下了小说《沉思》、《春雨之夜》、《湖畔儿语》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老舍曾两次执教于齐鲁大学,在济南工作生活了四年有余,完成了小说《猫城记》、《离婚》、《大明湖》等。老舍还写了不少描写济南山水和风情的散文,其中最为知名的如《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趵突泉的欣赏》等,不仅成为济南的名片,还被编入中小学课本和多种文学选本,成为公认的散文名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标志着中国当代史的开始。济南的当代文学可以大体分为文革前、文革中、新时期三个阶段。文革前十七年的济南文学,作品数量较少,但也有几部有较大影响的作品。如王安友的中篇小说《李二嫂改嫁》出版后,先是被改编成吕剧,随之拍成电影,成了十七年山东吕剧的代表性剧目。于臣、高洁编剧的大型吕剧《逼婚记》,公演和拍成电影后,也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诗歌方面,最为知名的是高亨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有感》。
  十年动乱结束,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济南文坛带来了勃勃生机。诗歌方面,新诗如雨后春笋,新人佳作不断涌现。塞风的黄河诗,以其粗犷和悲怆打动人心。孔孚的山水诗,则以清新、凝练和空灵受到赞赏。山青、苗得雨、桑恒昌、路也等也唱出了各自的心声。在古体诗词创作中,董必武、郭沫若、贺敬之等大家均有佳作。徐北文的《济南竹枝词》开风气之先。王砚耕、王寿春、李子超、耿建华、李文朝等人也推出了不少好作品。新时期济南的散文创作成绩斐然。梁衡的《乱世中的美神》、《把栏杆拍遍》,写出了李清照、辛弃疾的风采。刘玉民的《泉涌如诗》入选柯岩等人主编的《中国当代散文选》,《泉城柳》入选多地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徐北文、任远、侯林、简墨等也各有建树。小说方面,新时期推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未艾的《异国飘零记》,此后佳作不断、高潮迭起。冯德英的《山菊花》拍成电影,反响热烈。刘玉民的《骚动之秋》获茅盾文学奖,并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张海迪的《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济南出生的法兰西院士程抱一的《天一言》,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张悦然以《樱桃之远》等,成为“80后”作家的代表性人物。郭震、王欣、刘玉栋的作品也产生了积极影响。等等。
  编选《济南文学大系》,回望数千年济南文学走过的历程,我们深感济南的文脉是如此悠远绵长,济南的文学积淀是如此丰盈厚重。这种文脉和文学积淀,如同济南地下奔腾的激流一样无可阻挡,是注定要喷发出无可尽数和比拟的、泉的花朵和歌唱来的。由此我们想到了明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承载着历史的悠远绵长和丰盈厚重的济南文学的明天,注定是霞光满天、芳草遍地、花香四溢,呈现出无愧于古人和今人的辉煌。这是我们的期待,也是我们的祝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