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一座书店
2015年05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蔓(作家)
  十年前,没有亚马逊,没有网购,想读书就去书店,晴天挑一本温婉的来看,阴天则是那种晚唐的淡忧伤。
  坐落在朝山街小巷里的“蕴秀书坊”,曾是我和友人最流连忘返之地。店面不大,却和店名一样有着文化气韵上的美感。洁净的玻璃门窗上通常贴着粉色或淡紫色的新书便签,配以花草的唯美插画,看着格外舒服。推门而入,轻缓的背景音乐,格调不俗的书籍,静默少语的店员以及雅致适中的布局,无一不给人俯仰自如的愉悦。辗转在一排排泛着墨香的书籍中,随心拿起一本,许是被一幅插图、一段与内心相契合的文字吸引,就此实现一次美丽的邂逅。买单时,都不忘加盖店里刻有兰花图案的自制书章。时光如水,而它有痕。
  然后虔诚地将它带回家,书柜中择一格同类中安置,稳妥而融洽。整个过程需亲力亲为,倘若得友人所赠,亦是欢喜,却终究少了一些自在随缘。
  “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说法,于我是不适用的。不喜借书来读也不喜他人来借。哪怕没有时间去读,也需带回来小心收藏,而借与他人,一来担忧归期茫茫,二来介怀翻阅中难免会折角,不经意间就会沾染上别的气息。如此,借书一事变得异常艰难。
  除去随性的眼缘,有时等待也是一种孤独的喜悦。闻听自己欣赏的作家又出新作,于是数着盼着出版的日子,心想着这本是沿袭之前的文风呢,还是笔锋突转,呈现不一样的思想呢,在小小的不安和纠结中迎来新书,那种相遇如同曼妙的秋日,恰好落入书籍的一枚落叶。
  后来,书坊突然闭门谢客,心中万般沮丧。像相处多年的老友,一觉醒来,发现她已远走他乡,甚至没有打声招呼。而这种失落感可能会追随我好多年,难以释怀。
  再后来,我也慢慢接受了网购,优惠的价格好像安抚了受伤的心,但是每每看到介绍某个独立书店的文章,总会生出一种无端的伤感,怀念静立在书店把时间浪费在美好事物上的那些慵懒时光。
  当我追忆着过往的慢时光,当下的快节奏如凛冽的寒风,催促着我紧步快跑,一任路边的风景模糊而去。一方素笺,一份报纸,一本良书,都泛着淡淡的墨香。即使不着一字,本身也浸染了岁月的痕迹,直待细数往昔时,全是繁盛宁静的笔触。
  愿从前的慢,依旧在心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