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日记
校园里的那株国槐
2015年05月29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部玲玲
2015年4月29日 星期三 晴
我们三年级教室门前有一棵树,是国槐;教室后面也有一棵树,也是国槐。校园里其他的树木都早早地开花了,红红的桃花灿烂似火,粉红的海棠像一片霞,白白的梨花如雪,还有那长发的垂柳也将柳絮开满所有春风走过的地方……只有他们静静地立在那儿,还迟迟没有行动。
已经是4月29日了,远远地望去他们好像还没有动静,我走近他,凝视他,发现他的树梢上已经冒出了几片嫩绿的叶子,只是与其他的花木相比还是那么不起眼。
他就那么静静地立在那儿,朴实无华,不张扬,不与别人争艳,按自己的步子,走自己的路子,该长叶长叶,该开花开花,该结果结果,不随波逐流,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本色,普通平凡,质朴率真,脚踏实地,胸怀宽广,全身是宝,把一切都献给人类,无私无畏。
看着他深深理解了李局长的“国槐”深情和其核心精神内涵。
不远处张学同校长正拿着锄头在花坛里除草,绿树红花间花白的头发格外显眼,汗水不时地从额头流下来,一种莫名的情感涌上心头。
支教马上快一年了,我深深地感受到张校长对教育的一片痴心,满腔深情,深切的教育责任感和深深的教育情怀。
张校长从事教育30年,干了20多年的校长,把最美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垛庄教育事业,献给了大山深处的孩子们。花白的头发见证了他的从教历程,从桥子到石匣、温桑、垛庄、麦腰、官营,几乎转遍了垛庄的大小村庄,年龄越大越是勇挑重担,在离垛庄最远的官营小学已经是第6个年头,所到之处无不众口称赞,留下好的口碑,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他到哪儿,哪儿就出现一支优秀的团队;他到哪儿,哪儿的教学成绩就是一流的;他到哪儿,哪儿就涌现出一批青年才俊,教学骨干。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不!就一个字“干”,走到哪儿干到哪儿,无论他在哪儿都身先士卒,当好排头兵,冲锋在前,吃苦在前,胸怀教育,情系山区的孩子们。
管理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人管人;第二种境界是制度管人;第三种境界是无为而治。我觉得张校长的管理已经达到了第三种境界,因为在这里我深深地感受到,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深深地感受到这个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学校虽然只有六个班级80多个学生的规模,虽然只有10个教师,但事情却千头万绪,一点也不比大学校少。人手少,工作却一点也不少。所有的工作都具体到人,责任到班级,课余时间互相帮助,主动做事。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打造出一种优雅环境,一种良好氛围,大家态度端正,一派正气,充满干劲。使学生天天盼着来上学,使教师天天盼着来上班,快快乐乐来上班。
对于校园环境建设,张校长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依托山区特色,独辟蹊径,让石头进校园,让山花美校园,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注重细节,带头到大寨山顶上抬石头,到悬崖峭壁上挖野花。点点滴滴营造育人环境,打造高雅校园,魅力校园,生机校园。
他说深化改革持续创新,不仅表现在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上,还表现在内涵提升上,课堂教学上,教学研究上,积极推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每学期的青年教师汇报课、公开课、展示课是必不可少的,还不放过每一个让青年教师学习的机会,只要外面举行教研教学活动,张校长都大力支持,无论大小活动一定参加,走出去让年轻教师开阔了眼界。利用今年支教的机会,张校长还特意邀请实验小学支教的逯凤老师、中心小学的马延美老师来校上课,促进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升全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推进高效课堂再上新台阶,着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青年教师。
这些对于一个最边远山村的小学不容易。对于一个年过半百痴心不改的校长更不容易。张校长不正像那朴实无华,普通平凡而又崇高伟大的国槐吗?他的胸怀在教育的蓝天,脚踏在教育的沃土,肩负国家民族振兴的责任,默默无闻,静静坚守,无私奉献。也正是这无数普通而平凡的奉献者,托起了教育的大厦,承载着民族的未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