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筑长城岭石墙记
2015年05月29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重修长城岭石墙碑拓片
齐长城形成齐鲁两国界。
章丘南部,与莱芜交界处,长城岭上绵亘其间,林木郁茂,四季长翠,故又名长翠岭,岭上有古长城遗址,是战国初年齐宣王为了防御楚国而建。齐长城是齐国南疆最重要的一道国防线。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军占领了齐国,统一了天下。齐国的灭亡,标志着齐长城完成了其历史使命。然而,在秦汉以后兵荒马乱的年代,或者南北对峙的时期,出于军事的目的,齐长城上的一些关隘有时会被重加利用,或者加以维修和重建。清代齐长城的大规模修复,则发生在御捻战争期间。
《修筑长城岭石墙记》就是一个史证。此碑是同治年间章丘县为防皖寇而重修齐长城的记事碑,是山东地区不多见的关于齐长城维护的记载。
□翟伯成
重修齐长城以御捻
清朝咸丰十年(1860)秋,淮北捻军七八万人兵分三路,深入山东泰沂山系以南地区。捻军这次军事行动,声势浩大,合股而至,分股而回,绕行千余里,“兖、沂、曹、济、泰各属二十六州县纷纷告警”,清廷大震,于当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发布上谕,命令“著就现有兵力,会合东省兵勇,将北路各要隘,严密布置,毋任匪踪阑入”。在这种背景下,清朝统治者自然想到了山东的齐长城,因为齐长城的一大特点是建筑在整个泰沂山区南北分水岭上,原本就是山东中部的一道天然屏障,更何况又有古代的长城巨防可资凭借利用。于是齐长城的许多段落尤其关隘要塞,便重修作为抵御捻军的工程。齐长城的修复和重建,主要集中在泰山东侧的章丘段。
捻军由泰安一带进入泰山以北地区的一条重要通道是东趋莱芜,然后向北翻越长城岭进入章丘或博山。章丘方面防御的重点在锦阳关等几个重要的关口。
咸丰十一年(1861)春,捻军进入莱芜,准备北上章丘,章丘人防守长城岭,邑境得免于难。捻军退后,章丘知县、易州陈来忠应县民之请,启动重修长城岭长城的工程,“凡山径之可以出入非常者,皆墙而堵之,自仲夏迄仲秋,三阅月而工始竣”。
锦阳关毁于日寇侵华战火
章丘县此次重修长城,工程浩大,自县城(绣惠)以南广袤数十里的几乎所有村庄都参与其事,捐资出力,罔不踊跃。每一段工程皆有承修的村庄,其中锦阳关、鲁地关、北门关、天门关、胡多罗岭、狼虎岭、燕窝子等处是重点修复的区段,尤其锦阳关因地处南北通衢,工程量最大,技术要求最高。如今,虽然时过150年,锦阳关长城依然保存比较完整。关西侧石砌墙体全长750米,最高处近5米,厚5米;女墙高2米,宽1.8米,厚0.8米;垛口间隔1.2米;瞭望孔宽0.3米,高0.2米。在地势较陡的斜坡处,女墙和站墙都随陡坡呈阶梯状逐渐升高;站墙北面建有人行道。北墙根,每隔一段距离,有石屋一处。所有建筑石材都是就地开凿,至今长城内侧还有大片的采石场遗址。
锦阳关东西长城之间原有以青石砌成的关门楼,也为咸丰同治之际所建,1921年重修,1938年毁于日寇侵华战火。据考,关楼通高8米,拱形门洞高6米,宽4米,进深8米。大门用厚厚的荆木板制成,门上方镶嵌一青石匾,匾上镌刻“锦阳关”三个大字。关门的顶部建有敌楼和关帝庙。
另外,为了躲避战乱,长城沿线还修筑了许多山寨,其中尤以文祖镇大寨和石子口村的山寨最为著名。山寨设置在山上,是齐长城沿线规模宏伟、设计奇特、防御最严密、保存最完好的山寨城堡。
《石墙碑记》至今保存完好
《章丘县修筑长城岭石墙记》碑原址在长城岭上,为加强保护,已移至章丘市博物馆保存。碑文如下:
候补知府署济南府知府大兴吳载勋撰文
同知衔济南府章丘知县中牟仓景长书丹
今夫保界之术,非地利不足以言守,非人和不足与为守也。章丘之南有长城岭焉,即古所称长城钜防,足以为塞者也。其城之在章境者,右界天罗顶,左趋劈林尖,绵亘周折,随岭起伏,峙章之南,若屏焉。呜乎,其可谓地利也已。辛丑春,皖寇入东境,扰及于莱芜。章之人相与守此岭以御之,贼不得入。然古墙已坏,基址仅存。寇既退,遂请于邑宰而修之。垒石筑土,高高下下,凡山径之可以出入非常者,皆墙而堵之。自仲夏迄仲秋,三阅月而工始竣。谋既佥同,成资众志。呜呼,其亦可谓人和也已。是役也,邑宰陈君为之倡率,而绅耆等分董其事,财输甲户,力效子来,暑雨栖栖,虽劳无怨,固足见章人风俗之厚。而董事诸君提纲挈领,图度经营,遂以保障全境,贻庥永久。城所谓思患豫防一劳永逸者矣。矧夫长城之起也,西自榆山,东渐海表,索带各邑,千有余里。各邑之民皆弃其险而不守,因而皖寇遂得浪奔豕突,肆掠而去。而章之士民独有志于设防扼险,力保身家,非因乎人和,恃乎地利,何以能此?以视乎流离颠沛转徒四方者,相去何如也。独是今天子体元立极,四海维新,弄兵潢池之徒行且翕然向化,而章之人方惶然曰修我坦墉,寇将至,不且讶为多事乎?然而,先王之教民也,惰者策之,恐其逸而忘劳也;昏者惕之,恐其安而忘危也。绵之诗曰,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盖言勤也。鸱鸮之诗曰,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牗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盖言豫也。章之士民有焉。查南去山口凡十余处,而此处最为通衢,工程亦最钜。其余若鲁地、胡多、罗岭、狼虎岭、燕窝子、天门关等处,各有承修村庄,一律完整。是举也,自章城以南广袤数十里,皆与其事焉,捐资出力,罔不踊跃。若以力抵资,相准核计,所费悉啻钜万。厥后南贼屡次觊觎,终不敢入。而章人凭城以守,尤易为力。乃知此城之修,其所保全者大矣。虽章人好义,亦邑令陈侯有以作兴之也。陈侯劳心民事,德政甚多,此其一端云。同治甲子九月李恩紱记。
总理工程同知衔章丘县知县易州陈来忠 员外部衔兵部主事李恩绂
章丘学教谕高密付仲笃李世墉
章丘学训导峄县王缄候选训导邑人马纯叙
章丘县丞大学李鈖监生邑人韩光烈
章丘县典史 宛平陈大本 候选知县邑人高岱武
分任劝捐嘉祥训导李维嶟户部主事李锡泽 监 生 康承浩
大清同治三年岁在甲子九月吉日补立
据《修筑长城岭石墙记》,可知:这段长城由清代监生大宾李世墉在咸丰十年筹资维修,此举是为防捻军进攻。
(作者系章丘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市文联副主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