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正能量的支教老师张峰
用音乐唤醒山里娃的梦想
2015年06月02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孙越 本报通讯员 袁袤翔
音乐是净化人们心灵的良药,也是凝结爱心传递的桥梁。台儿庄区有位普通的音乐教师,用那份执着与坚定传递微爱,为山里娃插上梦想的翅膀,谱写属于自己的“音乐之声”。6月1日,张峰通过电话向记者讲述了那份属于他的爱心支教路。
用爱奏响“音乐之声”
1日上午,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了远在新疆喀什英吉沙的张峰,当讲起自己的音乐梦想,张峰告诉记者:“我的音乐梦想起源是一部电影《音乐之声》,片中玛利亚修女作为一名家庭教师,用自己的音乐之声让七个过早失去母爱的孩子获得了快乐,对我的影响很大,从此让我立志做一名音乐教师。”
“在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革命老区黄邱山套的谢庄小学,看到破败的校舍内,大多数学生都处在‘留守’状态,而且从没有上过音乐课。那时起我决定走进这所小学,为那里的孩子们尽自己应尽的责任。”张峰说。记者了解到,在那一年的9月份,他骑着摩托车带着中药和煎锅进山了,成了谢庄小学有史以来第一位音乐教师。
为了更好更快地践行自己音乐教学的梦想,张峰按照自己多年思考的结果制定出一整套教学计划,并有条不紊地付诸实施。张峰说:“刚去的时候,由于之前没有音乐课,许多孩子都不能将歌声唱出来,这也让我陷入了‘困境’,但我看着他们稚嫩又认真的眼神,坚定了我的梦想。”为了尽快让孩子们能够“大胆”唱出来,张峰用手把手,一对一等方式,一个学期下来,他带着小乐队参加艺术节展演,虽然这是山村小学生第一次登台表演,但口风琴《多瑙河之波》的演奏和小合唱《山楂树》演唱都很成功。在2011年夏,参加了台儿庄区教师节晚会的演出,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使名不见经传的谢庄小学,在台儿庄区成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示范标本。
带着梦想支援新疆
随着时间的流逝,张峰已在谢庄支教三个年头,被冠以“支教山区的老师”荣誉,而他自己却一直认为有愧于“支教”二字。当得知台儿庄区有新疆支教任务的时候,他非常兴奋地想,这是真正圆自己一个支教梦的机会。于是在2014年8月23号,张峰踏上了去新疆喀什英吉沙支教的飞机。
而他这一次略显“惊人”的举动,却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张峰的爱人赵娜说:“对于张峰再次决定去新疆支教,我们全家人都很支持,毕竟那里的孩子更需要咱们内地的教师去帮助。”可恶劣的气候却再一次让张峰为难,由于空气干燥,还有时差的问题,张峰水土不服,皮肤蜕皮,鼻子出血,经夜失眠。为了能让张峰吃到家乡的煎饼咸菜,赵娜通过快递寄出的煎饼咸菜,可寄到时煎饼全都霉变黏成了一坨。
张峰说:“当时拿起收到的煎饼,我也自嘲说这不就是新疆的‘馕’吗?随后,在区领导不远数千里的专程探望,让我更加坚定了支教的信心。”记者从张峰讲述中了解到,在2014年9月份,张峰到任第一个月,他组织全校教师排练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代表教育局参加英吉沙县国庆节红歌比赛,获得了二等奖。
去年寒假回家过年,张峰母亲突发重病,但返疆的日子已经到了。“母亲不顾家人劝阻,回家给我亲手烙制了煎饼,备足了咸菜、辣椒豆等给他带上。妻子默默地为我准备着换洗衣服,父亲的谆谆教诲,又再一次让我的支教路充满动力。”张峰说。记者了解到,张峰的新疆喀什英吉沙支教路将于今年7月份结束,那时他将再次回到谢庄小学,让爱心满满的梦想,伴随山里孩子们在“音乐之声”中一起“飞得更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