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防土壤污染,不批排污项目
青岛打造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2020年建成土壤环保体系
2015年06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6月2日讯(记者 吕璐) 现有土壤污染不防治,有关部门不予办理新建排污项目的手续。2日,青岛市环保局出台方案,将打造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对全市60%的耕地和服务人口50万人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开展例行监测。目标到2020年,建成全市土壤环境保护体系。 
  根据青岛市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岛城将优先保护耕地和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严禁在优先区域内新建有色金属、皮革制品、石油煤炭、化工医药、铅蓄电池制造等排放重金属、持久性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项目,从严控制在优先区域周边新建可能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项目。排查影响优先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的重点污染源,制定污染源整治方案。 
  严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将加强重点规划环评和排放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项目环评审核,防止新建、改建、扩建、迁建项目造成新的土壤污染。建立土壤环境调查评估与备案制度,新增工业用地使用权人在项目环评时,须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现有土壤污染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企事业单位,不得建设除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和清洁生产以外的项目,有关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建立土壤环境数据库。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估,划分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实行耕地分类管控,对未受污染耕地土壤,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对污染程度较低、仍可作为耕地的,采取种植结构调整、农艺调控、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等措施,确保耕地安全利用;对于受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耕地,依法调整土地用途,划为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对于老工业区搬迁土壤污染较重的地块、矿产资源开发遗留场地,将根据土壤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结果,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下一步,环保等部门将对全市60%的耕地和服务人口50万人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开展例行监测,基本建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力争到2020年,建成全市土壤环境保护体系,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中趋好等。

崂山 建筑垃圾再加工 摇身变成混凝土
  本报6月2日讯(记者 吕璐 通讯员 王诺 刘英民) 日前,崂山区首家建筑废弃物再利用项目投入运行。相比于以往的填海和填埋等方式,该项目每年可处理110万吨建筑废弃物,产生120万立方米再生混凝土,减少80%的扬尘排放。 
  2日,在位于崂山区的青岛广联发混凝土有限公司内,记者看到,砖瓦、石渣、石块等建筑废料堆在车间旁,由一台推土机运送到工作车间。该公司建筑废弃物再利用项目负责人介绍,进厂的建筑废料总共要经过两次粉碎,使之直径小于5毫米。随后,小的废料块再放入破碎机,粉碎成渣后,传送带将其直接送到搅拌机,中间添水泥,搅拌十几分钟后制成可再生混凝土。整个生产过程不足一小时。除了能变废为宝,这个项目的粉碎过程全封闭,比传统的建筑废料的处理方式可减少80%的扬尘扩散,基本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环境的气体。 
  崂山环保分局工作人员介绍,我国建筑垃圾利用率不足15%,而在美国已达100%。目前国内传统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主要还是填埋。建筑垃圾产生后,由施工单位负责处理,将其运送到指定的填埋地点,一般是运到山区进行山体恢复或是填海,但这些方式对居民的用水、海洋环境会产生影响。而该项目投入运行后,每年可处理110万吨建筑废弃物,循环生产120万立方米再生混凝土,年生产再生种植土11万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