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根(上)
2015年06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云南的版图上,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山地。世界上最美丽最动人的云,由地核而出,直挂这里的碧空。
□李贯通
  天上之云有两类,一类是死水与动物呼出的浊气乌合而成,轻薄陈腐,随聚随散,于世无补,终归了无痕迹。另一类却是有形有神,五彩凝结,气象万千,风骨卓然,历古弥新。后者由何而生?《诗注》曰:“云生于石,故名曰云根。”《博物志》则称“地以石为之骨”。一代一代走过来,诗词歌赋堆积抵天,大多的中国文人,精神世界生出了一个“彩云情结”,甚至默然祭起了“云图腾”:云非云,是圣贤的书卷,是知识和智慧的源头,是歌唱生命、引领生命的经幡。
  是的,云非云,云也是根。
  中国的书院遍布南北,名字也都颇有诗意逸情。宣和年间,闽北政和县尉朱松创立了一个书院。县尉的儿子就是宋代大儒朱熹,书院的名字叫“云根书院”。此名一出,之前书院的名字,无不显得局促与孱弱了!
  云南的版图上,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山地。世界上最美丽最动人的云,由地核而出,直挂这里的碧空。
  从孔夫子的故乡来到滇西,不过几个小时的空中飞行。想想夫子当年,尽管有“乘桴浮于海”的意志,他的瘦马破车,却是难以跨越鲁滇之间的险山恶水。每次面对曲阜孔庙的《圣迹图》,总让我感慨不已。十四年的周游,走不出一条羞辱与苦难的宿命怪圈: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困于陈蔡,受屈于季氏,见辱于阳虎,戚戚然以至于死。而十四年的“列国”,也仅仅限于中原,所以“泰山梁木”,自然成了夫子视野中的极致。
  那么,夫子的学说,能够传播到地处“蛮夷”极地的滇西吗?
  夫子大概不敢想象。
  两千五百年后的我,一直认为,儒家文化在云南,必定是陌生的,是受冷落的。后来我知道,这是一个颠倒黑白的错误。
  采风团的团友、云南作家雷平阳,讲话节奏慢条斯理,一副温良恭俭让的样子。我们一见面,雷平阳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贯通,你知不知道中国第二大孔庙在云南?”这话使我吃惊不小,揣测他搞错了。中国的孔庙数目极多,北京和浙江衢州的给我印象很深。我甚至原本以为云南没有孔庙,更无须谈什么规模了。望着我狐疑的样子,雷平阳微笑着,又是不乏自豪地说:“这是真的,说假话是亵渎圣贤。”几天后,采风团到了保山,我的朋友潘灵在当地挂职,我专门向他请教云南的孔庙,他的一番话给我很大震动:
  滇南的建水孔庙是中国的第二大孔庙,七百年来无数次增修、扩建,现已是六进院落,占地一百多亩,一殿、二庑、二堂、二阁、四门、五祠、八坊。建水孔庙的“泮池”、“洙泗渊源”牌坊、“先师庙”屏门,都叫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滇西大山深处的石羊孔庙,有着中国最大的孔子铜像,也有着七十二贤人塑像。数百年来,历尽封建时代的兵燹战乱、解放后的大炼钢铁及种种政治风暴,铜像坚如磐石,愈见神态威严。四百年前,横断山南侧的边远小城凤庆建起了气势恢宏的孔庙,圣贤的精神为之培育出一批政界、军界、文化界的大人物……云南究竟有多少孔庙?潘灵自己也说不清,有一点他是肯定的:云南的孔庙各有千秋。
  我思忖久久,努力回想着山东有多少座孔庙,努力搜寻着它们各自的特色。
  从昆明至丽江至大理至保山至德宏,我们一路走来,一个结论在我心底越来越清晰:于我而言,与其说是来滇西采风,不如说是来接受一次儒学再教育。
  孔子有七十二贤人,丽江也有着不易数清的“贤巷贤段贤客栈”:崇仁巷、文治巷、忠义巷、积善巷、光义街、翠文段、兴仁段、尚礼客栈、信义居、忠山客栈、木瓜客栈、读书堂客栈、悦来客栈、方正客栈……这样的名字赏心悦目,别一种情愫油然而生。这些名字,书写着《论语》的思想核心,是雕塑化了的《论语》,生动而坚定,鲜活而精确。
  在丽江古城,我随便走进一家。那位年过花甲的老太太引领我参观。穿过过堂时,有陈香袭来,当是供奉了赵公元帅。侧目望去,竟然是“大成至圣先师”的牌位!没有夫子画像,显得更虔敬、肃穆。这家客栈的院子不过四米宽,好在临河而筑,树荫蔽日,河边五六个竹制躺椅,三两个玻璃茶几。客人躺着就可以观看河鱼之乐,伸手就可以撩起玉粒似的水珠。看了两层客房,都干净得一尘不染,铺盖洁白如雪。客房空间虽说不大,颇觉可人。卫生间、热水器、有线电视,等等,无不一应俱全。问了房价,又是吃惊不小:双人标间和单间都是每晚50元,如果租住一月,仅为400元。正是旅游旺季,如此低廉,会令客人喜出望外,又有些难以承受这般的物美价廉。我对老太太说:“太便宜了,贵上一倍也便宜!”老太太说:“足够了足够了!常常有客人结账时多给钱,我们绝不可以多收一分的!大生意小生意,都是信义为本。”随便聊了几句,老太太听出我的山东口音,蓦然问道:“几年前就听说曲阜的孔庙被人用水洗刷了,怎么可以呢?破坏得厉害哟!”我顿时感觉面部发烫,故意看了看手表,匆匆离开。想想进门的初衷,真的有愧了:在这样的人间仙境,在这样的“耕读人家”,即便一个浮浪儿,也会丰富起他的蕴含;一个狡诈之徒,也会慢慢变得透明起来。
  在滇西,我在许多普通百姓家里见到了夫子的牌位。一些人家的中堂,还挂了《鹿鸣图》:几只鹿和谐相处,一只鹿发现了最为鲜美的草,并不独食,呦呦而鸣,呼唤同伴。夫子亲自删定《诗经》,《鹿鸣图》取自其中名篇《鹿鸣》,一个经典的题材。于仁于信于义……尽在其中了!
  (本文作者为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协原副主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