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音容笑貌萦绕眼前
欠父亲一声道别,想说,“您永远都是我最爱的人”
2015年06月16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父亲生于1914年,幼年丧母。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两个弟弟。为了生存练了一双巧手,农村里的庄稼活样样都拿得起放得下。铁木石匠、建筑、编器具,无师自通。”读者王善和老人回忆起自己父亲说道。
讲起自己的父亲,记者从王善和老人讲述中感受到他对父亲深深的思念。王善和老人讲道,“在三年困难时期(1960-1962年),全国人民都在挨饿。我家兄弟八个家里生活更是捉襟见肘,母亲和亲戚都劝父亲赶紧让能干活的孩子下学挣工分,好让家里的日子好过点。父亲坚决不同意,说再困难就是去讨饭也不能耽误孩子上学,误了一时,可能害了孩子一生,能读到啥时讲啥时。父亲由于终日劳作,再加上忍饥挨饿身体长期缺少营养,生了一次水肿病,幸亏生产队给了点豆子吃,才挽救了父亲的生命。就在这种情况下,父亲也没让一个孩子辍学。”
记者了解到,在王善和老人传来的两张照片中,其中一张是在1962年春节时期拍摄的,也是三年困难时期最艰难的时候。“当时周围村庄经常出现饿死人的事。都害怕突然被饿死了,父辈三人相约在峄城照相馆照了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中间是我的父亲,留下了那个特定年代的合影,这也是父亲第一次照相。”王善和老人说。
而第二张照片则是在1985年春节期间,王善和老人将老父亲从老家接来同住,在自己家小区内拍摄的。王善和老人说:“当时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已经陆续参加工作,也相继成家立业,生活相继好了起来,我就把老父亲从老家接来同住,也让我的俩儿子与爷爷一起过春节,当时父亲看着两个虎头虎脑的孙子甭提多高兴了,于是在我居住的小区留下了第二张合影照片。”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对读者王善和老人来说却是痛彻心扉。记者了解到王善和老人的父亲在1987年去逝,而在这些年中,他老父亲音容笑貌梦中常见,谆谆教诲,犹在他的耳畔,就像从未离开一样。
王善和老人说:“2015年父亲节快到了,欠父亲一声道别,只因讲不出再见。想通过咱齐鲁晚报这个栏目,向我思念中的父亲说一句,父亲您用勤劳的双手将我们养育成人,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向您说声‘父亲!您永远都是我们最爱的人’”。
(本报记者 孙越 整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