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从种植到销售实现“一条龙”
万德“互联网+”新模式显成效
2015年06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互联网+”让万德特色茶有了新销路。 本报记者 张帅 摄
     本报6月18日讯(记者 张帅 通讯员 柴洪亮) “合作社成立不到一个月,游客已经来了600多人,‘互联网+’的威力太大了!”位于长清区和泰安市交界处的万德镇马套村由于位置偏远,一年到头外来人员没有几个,如今各方游客扎堆到访,让马套村党支部书记肖舒荣始料不及。
  今年5月份,依托村内优美的生态环境、独特的饮食风味和原生态的农耕文化,马套村党支部整合村内闲置资源,成立了将军山旅游度假专业合作社。借助刚刚成立的万德镇电子商务平台,合作社推出了休闲度假、特色餐饮、茶叶果蔬采摘、农耕互助体验等服务项目。“没想到信息发出后,采茶、垂钓、野餐、耕作、骑行的各路游客纷至沓来,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也纷纷表达了回村发展的意愿。”肖舒荣说。
  据介绍,万德镇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今年成立了济南市首家镇级政府电商服务平台,创新实施“党支部引领+合作社主营+电商平台服务”的“三位一体”新做法。如今,万德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休闲购物,从而拉动了当地经济,富裕了群众腰包。 
  万德镇石都庄村党支部书记、舜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惠众合作联社理事长王舜平介绍,樱桃节期间,借助电商服务平台,惠众合作联社销售“游灵岩免费吃樱桃”套票5200多张,接待市内外游客7000余人次,实现网上销售38万元,村集体增收3万余元,户均增收1.3万多元。 
  借助“互联网+”模式,万德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休闲购物;突破了农村信息和物流不畅的瓶颈,实现了“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有效解决了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村居“统”不了、政府“包”不了、自身“办”不了的矛盾,同时也为深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搭建了平台,更加客观直接地为农户提供从种植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