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教材当垃圾卖太可惜
2015年06月19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冯波
随着高考的结束,旧课本和资料进入了集中收购期。在高考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后,有不少培训机构在考点外分发小广告,希望能够回收到有价值的旧课本。一名考生家长说:“回收利用挺不错的,反正留着也没有用了,卖废纸挺浪费的,不如卖给能回收利用的下届学生。”
其实每年暑期考试季过后,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的学生都会有海量的教材被当作“垃圾”一样处理掉。除了极少有收藏爱好的孩子和家长将旧课本精心保存之外,绝大多数学生都在毕业后抓紧卖旧课本。这样计算下来,我国每年毕业的各级各类学生不计其数,被卖掉的旧教材简直是堆积如山。如此多高质量的教材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当成了生活“垃圾”,其浪费程度实在惊人。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应站在“节约资源”的战略高度,看待学生教材“循环利用”的问题。学生毕业,甚至每个学期结束,孩子们就要更换新教材,购买新的教辅材料。虽然大部分孩子的教材和教辅书还是崭新的,但还是一样处理掉,下一届学生依然花大把的钱去购买新出版的教材。如此一来,这样的恶性循环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对于每个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可以借鉴一下国外的成功经验。例如,美国规定课本属于学校财产,随着课桌椅子一起编号,学生不能随意涂画、刻写。澳大利亚新入学的学生会收到学校提供的参考课本目录和借书卡,教学用书都必须从学校图书馆借阅,学期末归还,然后由下一届学生接着使用。泰国从1983年起拨款开展“向要书学生出借课本”计划,贫困学生在校所用课本由政府提供,同时动员已毕业的学生向贫困学生捐送已用过的课本和图书。
虽然由于各国国情的不同,国外的“教材循环利用”措施并不一定符合我国的现状,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完全可以从中受到启发,或加以借鉴。从国家层面倡导和实施教材“循环利用”。如果学校大面积推广有难度,向贫困地区或者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旧教材捐助活动,应该大有可为。
目前,对于毕业生“错题本”、“旧课本”等个人资料的回收利用问题,教育主管部门是否可以提议和倡导有关学校先把“循环利用”的工作做起来。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的孩子,实行旧教材捐助活动。学校可以将学生的“错题本”等学习资料有针对性地有偿回收,这样对学校开展进一步的教学研究好处多多。毕竟,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都来自于学生的切身体验,拥有很高的教研价值。
当然,教材的“循环利用”涉及到教材发放,教辅书购买方方面面的巨大利益。如何平衡各方利益与有效实施,亟需政府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