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人王德红播绿3000亩,秃山变成花果山
树叶哗哗响,他心里美滋滋
2015年06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站在果树下,王德红乐开了花。本报记者 高雯 摄
     本报记者 贾凌煜 高雯

  脑门一热,王德红揣上积蓄去复垦荒山。没想到这个决定,绊住了他大半生。后来即使丢掉左胳膊,也没有改变他的初衷。15年间,秃山变成了花果山,这是对他最好的回报。大山回报了他,他也回报别人,办起残疾人扶贫基地,给残疾人和附近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因为15年的坚持和乐于助人,王德红成为2015年的全国劳动模范。

秃山头成了天然氧吧
  记者:昔日的荒山变成花果山,想过这一天吗?
  王德红:这一天来得有点晚啊。现在的洪山,又恢复到我小时候的样子。虽然我付出了很多,但现在坐在杨树林里,听着树叶哗哗响,这种美妙,只有亲身体验过才知道。
  这张老照片是2000年我刚承包时的样子,当时岩石裸露、坡斜山陡,眼见之处毫无生机。那可不是洪山原本的样子。在我小时候,它曾绿树成荫。后来因过度开垦变得荒凉了,让人心痛。
  记者:实现梦想的时间太长了?
  王德红:是啊!年年种树,已经15年了。原本只有半米的土层,经过年年复垦,如今达到2米多深,蓄水力大大提高。我们栽植了桃树、杏树、核桃树等果树7万多棵,各种用材树28万余棵,现在洪山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看着挂满黄杏的杏树林,不再裸露的山岩,这些年的付出,值了。
  我还注册了“洪山生态园”,山上游玩的人不断增多。昔日光秃的山头,成为树木成荫的天然氧吧。

巡山时不慎失去左臂
  记者:荒山上没水没电,刚开始家人支持吗?
  王德红:直到现在,妻子也不理解我的决定。2000年左右,我的家庭条件在村里相当不错。当时我30多岁,手里有点积蓄,脑门一热就决定去复垦荒山。原以为几年就能将荒山变绿,没想到这个决定拴住了大半生。
  2002年,我带着妻子在山上搭了个窝棚,扛着锄头垦地、种树。没想到,改造荒山会这么难。山上没有水、没有路,浇水全靠双手提着几十斤重的水桶,爬上几百米高的山峰。洪山是座石头山,在这种山上挖树坑特别费劲,一天挖不了10个坑,坑浅存不住水,头几年的树年年种、年年死……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几年下来,手上挂满了厚厚的茧子。
  记者:听说你还差点把命搭上?
  王德红:失去一条胳膊,从那时起我变成了残疾人了。2006年的夏天,刚下过雨,我像往常一样去巡山,不慎跌入路旁深沟里昏过去了。后来,妻子久等不来便上山寻找,才发现不省人事的我。由于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左胳膊没保住。
  此后,亲友都劝我说算了吧,一个残疾人还折腾什么?但我骨子里就是不认输。后来多亏了市、镇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协调水利部门帮助修筑了3个拦水坝,解决了水源问题。又协调林业站提供桃、李、杏、栗子、核桃等树苗,我的信心又慢慢地回来了。
  记者:现在后悔过吗?
  王德红:这条胳膊没有的时候,是最痛苦,也是最想放弃的时候。说不后悔是假的,现在我把儿子和儿媳也叫回来。儿子以前在电厂上班,待遇挺好的,现在回山上给我帮忙。你看看这山,再看看15年前荒山的照片,15年了,我们种了近50万棵树,放眼望去,郁郁葱葱,哪里还想着后悔。

可以帮更多残疾人了
  记者:本来你也需要帮助,现在却为别人提供就业机会?
  王德红:是。从失去胳膊的那刻起,我真正体会到了残疾人的艰难。我们要继续生活下去,要自立自强,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残疾人只是比正常人工作效率低一些,如果你帮助一个残疾人就业,就可以解决他们一家人的困难,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我的生活好了,我要尽力帮帮残疾人兄弟姐妹,让他们也富起来。现在,我申请成立了邹城市残联洪山残疾人扶贫基地,现有员工20人。通过开展培训班,教给残疾人农林种植技术。5月11日第一期培训班开班,有60人来上课,下一期培训也快了。
  记者:今后还有哪些打算?
  王德红:今年又栽了6000棵核桃树,再加上以前种的经济果木,以后收益会越来越好。在残联的帮助下,残疾人培训基地盖成了三层小楼,一楼是培训教室,二楼、三楼准备做来料加工厂。把找不到工作的残疾人招到这里来,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
  我是得益于这座山,现在应该回报这座山了,也回报周围的村民。今后,培训基地不只是为残疾人服务,正常人也可以来学习,这样可以扩大基地的作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