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还保留“送时”习俗
2015年06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它是我国汉族人民传统节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
  其实,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德州的端午又有“五月五”和“端阳”之称。
  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相差不多的。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习俗。据说: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挂菖蒲、白芷,喝雄黄酒是为了压邪。
  那如今的德州又有什么样的端午习俗呢?
  每逢这一天,人们都会马上想到粽子,它既是节日不可缺少的食品,又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德州多以枣、花生、果脯等作馅心,混在糯米中,用粽叶或竹叶裹成三角状,用线绳捆绑后煮之而成。小小粽子,已经成了端午节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此外,德州农村有些地方还保留着“送时”的习俗,在端阳节到来之际,凡新嫁姑娘之娘家,在节前或节日里要给闺女家送草帽、雨伞、扇子、凉席、蚊帐等物品,以备防热、防雨、防蚊咬等,故端阳节又称做“送时节”。同时,德州民间还有喝雄黄酒、门窗贴“五毒符”、插艾枝、蒜苗,以避毒禳灾的习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