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剑斩毒患,净化社会保平安
滨州市去年以来共破获毒品违法犯罪案件107起
2015年06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滨州公安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
  缴获的毒品。
     毒品,让人看了就不寒而栗的字眼。它像毒瘤,轻易击穿吸食者意志的防线,侵害着他们的健康,祸及家人,并严重危害社会。毒品距离我们似乎很遥远,然而,因为毒品家破人亡的惨剧每天都在上演。这是一场近在身边的战争,这是一场需要全社会的力量一起完成的人民战争!
  滨州市毒品犯罪形势如何?毒品有哪些种类?主要是哪些人在吸食毒品?打击毒品犯罪有哪些新举措?“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本报开设专栏,推出“禁毒战争”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面对国际国内日趋严峻复杂的毒情发展新形势、新特点,滨州市公安机关坚持以打开路,严厉打击各类涉毒犯罪活动,同时打防并举,加强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掀起全民禁毒战争,有效净化了社会环境。去年以来,全市共破获毒品违法犯罪案件107起,抓获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204名,缴获各类毒品23.93公斤,查获新增吸毒人员262名,强治隔离戒毒24名,缴毒数和查获新增吸毒人员数等主要数值均大幅上涨。
  本报记者 王忠才 本报通讯员 张锦程 周新建
  毒品到底
离我们有多远

  毒品问题不仅直接危害群众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而且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全国来看,国际毒潮持续泛滥,境外毒品渗透入境活动猖獗,国内制毒犯罪活动加剧,我国进入毒品问题加速蔓延期、毒品犯罪多发高发期和毒品治理集中攻坚期。截至2014年,全国累计登记吸毒人员270多万人,是2008年的2.4倍,遍布所有县级以上行政区域,涉及人群广泛。制造合成毒品问题发展迅猛,易制毒化学品流入制毒渠道被非法加工制造成毒品的问题十分严重。网络涉毒活动日益增多,团伙贩毒、武装贩毒、跨境跨区域贩毒活动猖獗,与恐怖活动、有组织犯罪互相交织。毒品问题已成为诱发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源头。
  从全省情况看,受国内外涉毒因素综合影响,山东省毒情呈快速发展蔓延趋势,全省登记吸毒人员7.7万人,较两年前翻了一番多,每年直接和间接耗资达上百亿元。吸食冰毒等合成毒品人员达95%以上,呈现人数急剧增长、区域逐渐扩大、所涉群体层次多、低龄化等特点。我省毒品犯罪总量已处于全国中等偏上水平,刺激、诱发和加剧毒品问题的各类因素还大量存在,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受大形势影响,滨州市毒情虽然总体可控,但形势日趋严峻复杂,毒品问题造成的现实和潜在危害日益显现。吸毒人员持续增长,登记在册吸毒人员数量从2011年的323人迅速增长至2014年的1307人,人数逐年攀升。吸毒人员中18到45岁的青壮年占到95%以上,并且向青少年群体扩散,年轻化趋势明显。合成毒品的吸食人群不断扩大,全市吸毒人员中96%以上吸食冰毒等合成毒品,这类毒品便于携带和隐藏,发现打击更加困难。同时,滨州市冰毒价格是广东、四川等地的几倍,巨额回报诱使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堵源截流压力巨大。
  犯罪手段不断翻新。随着网络技术和物流业的迅猛发展,贩毒分子作案手法也呈多元化发展趋势,通过网络、物流渠道贩卖毒品的案件快速增长。2014年全市破获的邮包贩毒案件同比大幅上升。
  毒品问题带来的危害日趋严重。毒品戒断难度巨大,因毒致贫、因毒返贫的问题严重,吸食毒品给吸毒者带来生理和心理的毁灭性打击,给家庭造成巨大创伤,更给社会带来诸多现实和潜在危险。同时,毒品问题易与其他违法犯罪问题联系在一起,容易引发抢劫、盗窃、杀人、危害公共安全等案件,危害巨大,影响恶劣。在查获的男性吸毒人员中大多有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女性吸毒者大多从事卖淫或有偿陪侍活动。毒品戒断难度巨大,康复戒毒治疗费用较高,家庭经济负担沉重,因毒致贫、因毒返贫的问题严重。从其他省市的教训看,这些还只是毒品危害“初显期”的表现,若进一步蔓延,极易出现以贩养吸、肇事肇祸、枪毒同源、以毒养黑等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人民群众自觉防毒、拒毒意识不强。滨州市大部分涉毒人员为青壮年,40岁以下的占到80%多,他们抱着“抽着玩”的心态,盲目追求刺激和享受,一旦染上很难戒除。或者因交友不慎,被利用、唆使走上吸、贩毒道路,终致家破人亡,给社会治安带来巨大隐患。
坚持严打严管严控
净化社会发展环境

  2014年以来,全市禁毒部门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禁毒委的领导下,认真落实禁毒工作责任制,狠抓破案打击、源头防控、禁吸戒毒、宣传教育等重点环节,有效打击了涉毒违法犯罪,净化了社会环境。
  坚持“零容忍”,强化大要案件破案攻坚。2014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充分发挥职能,坚持以打开路、以打促防,先后深入开展了扫毒害行动、全国百城禁毒会战、易制毒化学品整治等专项行动,加大毒品、易制毒品查缉力度,对毒品犯罪坚持露头就打,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针对毒品犯罪“网上制贩毒、物流快递”等新型作案手段,滨州市公安机关加强网上管控,强化对物流寄递业的监督管理,最大程度上堵塞了贩毒通道。强化易制毒化学品违法犯罪打击管控。滨州市是化工大市,且紧邻济南、淄博等化工原料集散地,溴素、苯丙酮等原料来源广泛,加之生产工艺简单,个别不法分子在利益驱使下非法制贩溴代苯丙酮。溴代苯丙酮是制造麻黄碱类药物进而制造冰毒的原料,2014年5月12日被国家列为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管制,针对这一实际,滨州市公安机关严厉打击非法买卖、制造溴代苯丙酮等易制毒物品违法犯罪活动,攻坚破获公安部督办的“6·18”专案,打掉了李某制贩易制毒化学品团伙,缴获大量易制毒化学品,极大震慑了该领域的违法犯罪。
  坚持“零缝隙”,强化吸毒人员动态管控。完善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机制,严格落实“逢嫌必检” 和“三个不放过”要求,2014年查获新增吸毒人员262人,强制隔离戒毒24人,同比增长84.6%。对所有持有驾驶证吸毒人员进行全面筛查,依法注销吸毒驾驶人机动车驾驶证26本。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部成立专门办公室,加速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
  坚持“总动员”,强化全民禁毒宣传教育。警力有限,民力无穷。面对复杂严峻的禁毒斗争形势,我市公安机关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打一场“人民禁毒战争”。近年来,深入开展了“6·26”国际禁毒日、禁毒宣传月等社会宣传活动,举办了“全市首届禁毒法律知识电视竞赛”,发展壮大禁毒群防群治力量和志愿者队伍,不断延伸毒品预防教育覆盖面,人民群众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仅2014年接报涉毒举报线索35条,破获涉毒案件21起。
百城禁毒会战
利剑出鞘掀起禁毒风暴

  2014年10月,国家禁毒委部署开展了全国109个城市参战的百城禁毒会战,包括滨州在内的全省11个城市应声而战。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在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下,坚持以打开路,重拳出击,扫毒害、铲毒瘤,对各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发起凌厉攻势。会战期间,破获毒品犯罪案件51起,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56人,缴获各类毒品折合冰毒3.52公斤,新发现吸毒人员128人,强制戒毒15人。
  精心组织,强势发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禁毒工作,多次专门听取禁毒工作汇报,专题研究全市禁毒会战工作,主要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指示,为百城禁毒会战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市县两级公安机关把会战作为一把手工程紧紧抓在手上,按照上级部署要求,细化量化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全警全力,强力推进,严打毒品犯罪的氛围空前浓厚。会战中,市公安局先后派出由县级干部带队、有关警种参加的督导组,对重大案件、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开展全覆盖、不间断的专项督导,确保各项部署措施落实到位。
  全警参战,亮剑围剿。会战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将禁毒工作上升为全警工程,常态落实禁毒、刑侦、特巡警等多警种同步上案工作机制,协同做战,合力攻坚,不放过一个可疑人员,不放过一条可疑线索,对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形成全面围剿之势。依托治安检查站点,强化公开查缉。滨州市公安机关结合当前贩毒的新特点,着力加强对物流寄递通道的查缉工作,充分发挥公安检查站等交通要道卡点的作用,把警力最大限度摆上街面,落实多警种协同查缉、联合作战工作机制,堵塞毒品运输的交通要道。
  坚持打小打早打苗头,坚决遏制零星涉毒犯罪。立足滨州毒情实际,深入查找梳理零星小范围的吸贩毒活动突出区域、重点部位,挖掘吸贩毒线索,及时出手打击,不断压缩毒品地下消费市场。会战中,共破获此类贩毒案件9起,捣毁吸贩窝点7个。严格落实“逢嫌必检、场所严检、酒毒同检、入所即检、高危普检”的“五必检”措施,把治安处罚、交通管理处罚人员纳入必检范围,最大限度地将吸毒人员排查出来,管控起来,全市吸毒人员检出率由原来的3.5%上升到现在的8.2%,筛查并依法注销吸毒驾驶人机动车驾驶证26本,消除了一大批安全隐患。
  强化动态管控,加强对戒断巩固未满三年人员的日常管控,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面戒毒康复人员脱管失控。强化对娱乐场所的管理,对容易滋生黄、赌、毒的行业场所开展“毛毛雨”式清查,严格检查,严厉整治。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禁毒人民战争,依托“社区六进”推行“毒管进社区”,综合应用社区警务室、“网上公安局”、“警民恳谈”等平台开展识毒防毒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拒毒、防毒意识。
  突出重点,强化易制毒化学品管控。针对全市毒情特点,滨州市将溴代苯丙酮、磷铜等易制毒化学品整治作为全国百城禁毒会战的重要载体强势推进。全市公安机关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以打开路,坚决遏制制毒违法犯罪活动。结合警力严重不足的实际,坚持专业化经营、合成化打击,主动进攻、以打促防,充分运用警务云大数据,建立多警种合成作战机制,对涉毒案件同步上案、合成攻坚,有效震慑了易制毒化学品犯罪活动。充分发挥市禁毒委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先后组织了3次全市范围的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全面摸清涉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底数,建立健全台帐,加大查缉力度,强化督导检查,做到掌控到位。
  实施源头综合管控,营造全民禁毒强大声势。市禁毒委成员单位定期会商研判,畅通线索传递、信息共享渠道,形成权责明确、联检联动、共同打击的易制毒化学品管控新常态。安监、食药监、工商、环保、公安等禁毒委成员单位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扎实抓好重点企业和生产要素的管控,突出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审批、购销、运输等环节的动态监管,发现异常情况一追到底。强化联合督导检查,市禁毒委组成15个联合检查工作组,对化工企业开展地毯式排查和网络化管控,杜绝隐患漏洞,严防发生问题。
  狠抓宣传教育,打响禁毒人民战争。去年以来,全市组织开展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大培训6批次,大大提高了相关成员单位的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落实从业单位法人代表、安全管理责任人、专管员三级责任制,印发《致全市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的公开信》,与所有相关化工企业逐家签订责任书,督促帮助其落实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制度,提高企业自律意识。加大媒体禁毒宣传力度,向人民群众发放公开信,公布举报电话,明确奖惩措施,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识毒、拒毒、防毒能力,激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了强大的禁毒社会氛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