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敬畏
淄博七中孙卿悦指导老师商宜同
2015年06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常故,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李叔同
  当大漠风沙取代了冷月梅花,当断壁颓垣淹没了古刹楼台,当泥土芜杂更跌了杏花烟雨,我们心底的敬畏也已是否被日渐膨胀的欲望吞噬?人只有对自然心存敬畏,方能山高水长,悠然往来。
  总是憧憬身临华夏第一高瀑,让奔流的的清涧洗去心间最后一抹铅华,也总是向往世界上最大的鸳鸯湖,看成双成对的鸟在绿野萍水中缠绵,还可以在田园和一只大雁对话,衔一缕乡村的炊烟踏梦而飞,只是美梦不再,这一切已成泡影。早在1960年,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便早早预言了这一切。书中描写了一个因杀虫剂、农药过度使用而没有虫鸣鸟叫的世界,此书一经面世,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在工业革命高速推进,资本主义迅速膨胀的年代,这何尝不是一振聋发聩的控诉呢。敬畏是一种信仰,也许只有膝下的力量才足以诠释。对自然下跪,匍匐于厚重的泥土,或许可以听到心中深深的自责。跪拜自然,方知渺小和震撼。
  现在气温攀升,热浪蒸腾中也许会有无数人咒骂天气恶劣,但你是否知道凶手不是厄尔尼诺的把戏,而是充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人类才是这场灾难的元凶。地震、海啸、雪灾,还有伦敦化学烟雾事件。它们或许离我们很远,但却有朝一日会降临我们身边。
  人类或许执着地认为高等进化者是世界的王者,而自然的一声怒吼,点燃了自大的天空,若不是切肤之痛,昏睡千年的我们或许不能如梦方醒,可此时此刻的苏醒是否已太迟?敬畏之心只怕已淹没在流沙之中,也许我们只能在惨败的棋局中举行一场悲痛的葬礼。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