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我的指路明灯
2015年06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父亲,多么亲切而又温馨的字眼,而我现在只能在梦中称谓,父亲离我而去,而他的音容笑貌时时浮在我眼前,使我难以忘怀。我现在也已年过半百,父亲在世时,却没来得及亲口对父亲说一声‘我爱你’,在这父亲节到来之际,我想对在天堂那边父亲说一声:‘父亲,谢谢您,我爱你’!”读者邢学敏说。
  回忆起自己的父亲,读者邢学敏说:“父亲是一位正直、勤劳、节俭、严厉而又朴实忠厚的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出生于1934年,记得当时的中国,农村还是特别贫穷和落后的地方。恰巧赶上爷爷去世得早,父亲在小小的年纪就已经早早的承担起家庭的重担,生活的艰辛使他迅速成长起来,父亲在解放前就在前线待过,听父亲在世时说过,他在炮火中抬过担架救过伤员。父亲虽是严厉的,更是爱我们的,他总是天还没亮就起床,到几十里外的村子挑水。记得哥哥当兵的时候正赶上自卫反击战,俗话说儿走千里母担忧,两位老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在别人面前却总是那么乐观。”
  记者从读者邢学敏传来的一张老旧的黑白照片和一张彩色照片上看到,所拍摄的是全家福。“黑白照片到彩色照片整整跨越了20年,我们子妹8个也相继成家立业,而父亲母亲也慢慢变老,彩色是2000年八弟结婚时,我们8个子女与父母的合影,二老看上去那么满足,当时的父亲是多么高兴啊!父亲用勤劳的双手将我们养大,现在虽然父亲已离我们远去,但永远不会忘记父亲对我们的教诲。”
  (本报记者 孙越 整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