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的素质
2015年06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武
  不久前,看到长假期间一位年轻人坐在女红军雕像头上拍照以及重庆女司机疯狂别车遭到男司机痛殴这样的报道,不少人难免痛心地感慨:“现在的年轻人太没有素质、太没有教养了,简直令人气愤。”
  怎么说呢?不懂事、教养差、素质差的年轻人确实有,但以我的观察来看,如今的年轻一代实际上在很多方面远胜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出生的人。俗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上个世纪50至70年代,普遍的贫穷与频繁的政治运动,致使人们失去了基本的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传统文化中的“温良恭俭让”遭到批判与唾弃,人与人之间缺乏关爱与信任,说假话、说大话毫不脸红,欺骗、欺诈、造假等司空见惯,至于环保意识、民主意识、人权意识等更是闻所未闻。近些年来,社会中时常见到中老年人碰瓷、讹诈等现象,以致老人倒地人们都不敢去扶助,有人有些戏谑地总结为:“不是现在老人变坏了,而是原来的坏人变老了。”而今天的年轻人却大不相同,首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接受了大中专甚至硕士、博士教育,教育整体水平远远高于初高小毕业生居多的50后、60后,很多人都会一门以上的外语;其次,他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互联网时代,真正能放眼全球,了解、接受国外的信息与知识,不会像50后、60后那样信息封闭、见识有限;第三,80后、90后生活在一个较为富足的现代社会环境中,不会饥不择食寒不择衣,也不会因为饥饿困窘或生活艰苦去昧着良心做事;还有,他们生活的年代相对和平、民主,没有像50后、60后那样身处在充满敌意的年代,从小就接受敌视与敌对意识的教育。
  我的几个侄儿是80后、90后,有一次我回湖南老家,大家一块去乡下玩,在外面吃东西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个细节,他们很自觉地拿了一个塑料袋,把吃剩的垃圾都放在兜中。其实,乡下的那些地方都是野地,常能看到随便扔的东西,但我的侄儿们并没有随手乱扔垃圾,而是拎着它们找到有垃圾箱的地方才扔掉。
  如果说50后、60后们是荒地里长出的野草,枝蔓横生,缺乏修剪,那么80后、90后以及00后至少是温室大棚里养育出来的,不蔓不枝,没有那么邪性。也许在网上他们有点任性,会撒点野、出出轨、骂骂娘,恶搞一下人生,但在现实中,他们更早懂事,眼界更宽,兴趣更广,自信心更强,欢乐更多。
  很多教养和素质是通过环境熏陶出来的,比如孩子从小去吃洋快餐、去大酒店、去坐高铁,他就能耳濡目染地学会吃完东西把餐盘清理好,学会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而那些当年下放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的50后、60后,学会的却多是粗鲁与野蛮,甚至连卫生习惯都没有。
  看看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的大多数孩子,从小都会学习几门课,比如才艺课、环保课、公益课、电脑课等等,家长会带他们游览国内、国外的风景,见识多样化的世界。他们玩起电脑、手机、网络来毫无障碍,随时就能获得国内外的各种资讯信息,随时可以百度他们不了解的东西,随时可以与相距千里万里的亲人、朋友联系交谈。
  当然,他们也会有一些弱点,比如抗压能力稍弱、意志不够坚强,比较自由任性等等,但相比而言,他们比其父辈优异多了,公德心更强,爱好更丰富。不久前,我女儿的中学老师要求她们去做一次公益活动,她就自己联系了当地一家救助无家可归者的中心,做好几十份三明治无偿送到那里。这件事虽然微不足道,但她打小就懂得了从事公益活动、扶助弱者、无偿奉献的重要。
  (本文作者为央视电影频道导演,作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