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金融城 三朵“金花”开
从西向东,金融高地渐起
2015年06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位于文博片区的济南中央商务区有望发展成为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金融集聚标志区。 本报记者 刘军 张中 航拍
  老城区经济金融中心。  本报记者 刘军 张中 摄
  文博片区的济南中央商务区堪称“后起之秀”。  本报记者 刘军 张中 摄
     “大省份小省会”是济南一直以来的尴尬,“一带一路”没带济南玩,“一蓝一黄”也没把济南揽进去。其实,大济南也有自己的“王牌”,百年前,济南就开始了金融探索与逐梦。而今,依托多个高大上的金融聚集区,济南要在全国金融格局中争当领头雁。
  在6月10日至12日济南“解放思想大讨论”务虚会上,对济南未来的发展目标,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提出,要打造全国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山东经济文化强省相适应的现代化泉城。
本报记者 肖龙凤   
底气足 笑傲金融江湖已百年
  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对济南人来说并不陌生。早在2002年,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济南“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经过多年的推动和发展,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地位正在不断彰显。
  “十一五”期间,济南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业已发展成为济南市支柱产业和重要纳税行业。2014年,济南金融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稳步增长,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541.9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4%;金融业实现税收收入108.2亿元,占全市税收的比重为12.4%,比上年同期占比提高0.9个百分点,成为拉动济南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行业。
  大约在300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济南就有了钱庄,金融业迈出了第一步。到了1896年,山东巡抚崇恩参照外国银行章程,奏准清政府,在济南设立山东通济官钱局,发行钞票,办理存放款、银两兑换等业务,从此传统钱庄开始向近代银行过渡。1904年济南开埠后,金融业得到迅速发展,济南人开始了金融逐梦。
  综合历史资料,开埠后至新中国成立前,济南金融业发展经历了一些曲折,但作为省会,济南一直是山东省的金融中心,其金融影响力甚至延伸到上海、京津等地区。可以说,百年前,济南就已经有了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雏形。

晒实力 三朵“金花”香满城
  经过改革开放多年来的发展,特别是“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在省、市、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济南的金融业发展成就显著:金融企业数量不断增多,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许多领域都有了历史性的突破,形成了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担保、典当等在内的比较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目前,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地位已初步形成。
  从空间布局上看,济南形成了三大金融中心功能区:
  位于市中区的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曾是济南的老商埠,金融业积淀深厚。以经四路、经七路为主要干线,聚集了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等一大批金融机构和信托、担保等金融服务机构。2007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当年这一区域分布的金融机构占到济南金融机构的70%左右。
  位于文博片区的济南中央商务区是“后起之秀”,是历下区正在建设的以金融业为依托的中央商务区,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地区性金融总部、融资服务机构,打造区域性金融、总部集聚区。目前,总部经济集聚之后,已经初现强劲势头,中央商务区及辐射范围内已入驻重点企业近450家,其中以山东省农信联社、国家开发银行山东分行、建行山东省分行等为代表的金融类机构65家。片区内各重点企业总注册资本达1200亿元,年营业额超过700亿元,形成区域税收近百亿元。
  继续往东至高新区南部,被称为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破题之作”的汉峪金谷正在建设中。济南高新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这里将以规模化发展金融产业、总部经济和商业服务为重点,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首屈一指、全国顶级水平的金融创新示范区。

有短板 金融业花样还偏少
  “总体来看,济南的银行业发展较好,但其他的金融主体如投行、私募等发展还相对落后。”多位金融从业人员在受访时表示,这与济南乃至山东的文化、经济、金融等传统有关,同时与人们的投资、理财、创业等观念相对保守有关。
  关于济南市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短板,以往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中心集聚辐射能力偏弱,在全国30多个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的城市中,济南排名中后,与北上广深差距较大,也低于天津、青岛。目前,济南带动省会城市经济圈内六市加快金融业发展方面有所欠缺。二是金融机构整体实力不强。此外,还存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企业融资渠道偏少、农村金融市场不发达等问题。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济南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1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61万亿元,同比多增6253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78.3%,同比高24.1个百分点,企业融资仍然高度依赖银行信贷。
  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规划建设的推进,济南的金融体系日趋丰富,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近几年,汇丰、渣打、东亚、恒生等外资银行纷纷入驻,济南的银行逐渐“洋”起来。由中德合资组建的全国性寿险公司——德华安顾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正式开业,济南有了全国性金融总部。一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相继成立。2014年,济南新成立11家证券公司分公司、12家证券营业部、8家期货营业部、8家小额贷款公司、5家典当行和13家民间资本管理机构。
  今年,市中区进一步采取措施推动新兴金融业态发展,着力打造区域股权投资集聚区。6月17日,市中区举行山东新金融中心入驻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依托祥泰广场项目全力打造山东新金融中心,创建区域股权投资集聚区,发展股权投资、互联网金融、股权众筹等新兴金融业态。这有助于拓展完善金融产业链,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成为济南区域金融中心金融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挺纠结 “双核”易致资源配置分散
  多朵“金”花争奇斗艳,一方面有利于在竞争中各自提高,另一方面难免会存在同质竞争、重复建设等问题,不少专家对此表示担忧。
  自2002年以来,济南在不断推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同时,对金融中心空间布局的构想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在“十二五”期间,虽有多个稍有差异的提法,总体上一直是“双核驱动”战略,“双核”即位于市中区的金融商务中心区和位于历下区的东部金融新区。
  2014年末,济南市贷款余额首次破万亿,成为全国第12个存贷款双双过万亿的副省级城市。按照济南市金融办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以来,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济南市存贷款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存贷款新增额均居全省首位。同时,一季度,济南市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稳妥推进,证券期货交易额高速增长,上市工作有序推动,上市股票总数29只,上市后备资源丰富;地方金融改革加快推进,济南农村商业银行挂牌开业,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深入推进,民间资本管理机构进一步规范。同时,新三板挂牌屡创佳绩,截至6月中旬,挂牌总数已增至37家,稳居全省第一位。
  济南虽有较为悠久的金融业历史,但作为传统金融商务区的历史积累相对薄弱,“双核驱动”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与传统金融中心“单一核心”的建设模式不同,“双核”最突出的问题是容易造成金融资源配置的分散,进而影响金融核心功能区集聚效应的实现。
  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双核”建设的关系,是摆在济南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面前的一个问题。

新思路 东部金融新区实现“逆袭”
  在刚刚举行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务虚会上,对于济南的经济发展,王文涛提出要实施“聚焦战略”,实现产业、区域、政策、资源的聚焦,以聚焦促进集聚,以集聚推动跨越式发展。
  对于金融业如何实施“聚焦”,虽然济南市“十三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尚未出台,但从6月18日召开的济南市中央商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可以窥见端倪。在这次会议上,聚焦战略进一步明晰,即继济南的中央商务区定址文博片区之后,这里也将是承载济南区域性经济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定位的优先和首选平台,要引导2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和金融总部优先在中央商务区落户发展,其他区域要错位互补,协同发展。
  由此,济南的东部金融新区后来居上,在全市的发展定位上实现了“逆袭”。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位于文博片区的济南中央商务区有望发展成为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金融集聚标志区。
  对于济南发展区域金融中心的聚焦战略,山东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博士生导师张志元教授表示“点赞”:“国内外经验反复证明,只有集中形成和构建金融功能区,才能充分利用所集聚起来的各种要素和条件,有效实现金融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合理开发,进而能够有效促进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该地区的竞争优势。”
  对于普通人来说,功能齐全的金融集聚区将提供理财、保险、购物、娱乐等综合性服务,同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理财、投资、股权等金融意识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增强。
  “政府要从规划、建设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政策创新,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金融产业的空间布局,吸引各种资源特别是金融要素、资本资源在这里集聚,实现区域金融协调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张志元建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