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笔细墨绘华章
——记郓城青年画家仝兆立
2015年06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水浒人物》册页
  收藏者与画家仝兆立(右一)合影
  《松龄鹤寿》
     文/片 通讯员 魏忠友 李英 记者 崔如坤
  一本手绘水浒人物22000元,一本《十八罗汉》万元难求,郓城青年画家仝兆立每天作画10多个小时,仍满足不了各地书画收藏者的需求。其作品无论是人物百态,还是花鸟千秀,他都信手拈来,笔墨传神;无论是小册页,还是丈余大画,其作品都非常严谨自然、灵动飘逸。
  仝兆立,1973年出生于郓城县程屯镇孔庄村,自幼酷爱绘画和书法,五六岁就能画一些简笔画。刚上小学时,他就比着小人书上的人物、花卉在地上、瓦片上、墙壁上画,奶奶给他的零用钱,他从不舍得买糖吃,而是五分、一角、两角的积攒下来,买小人书。
  读初中时他更是痴迷画画,甚至上课时也偷偷地画。有一次上课画画被数学老师发现没收了画本,还罚了站,恰巧被美术教师薛建贤发现,薛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而是鼓励他课余时间大胆去画,还为他推荐了当地有名的农民画家仝一茂先生。
  老师的热心帮助给了他莫大的鼓励,也让他较早地领略了国画水墨的风韵。加之《水浒传》和英雄故里的文化浸染,一个个形态各异、张扬恣意的水浒英雄人物在他笔下惟妙惟肖。
  中专毕业后,仝兆立边工作边系统自学书画理论、临摹丹青。吴昌硕、任伯年、孙其峰、乍启典等大师的作品成为他手慕心追的梦想。上官超英、杨育才、陈进奎等老师的亲临指教,更让他坚定了笔墨的简、静和超然的艺术特点。他的每幅作品都不画太多的东西,都以水墨为主,意境恬静,风格清丽,有着感人的艺术魅力。他笔下的花鸟鱼虫,都是从自然中来,从生活中来,也是从作者心灵中来。
  生于武术之乡的他,还大胆地把武术中的精、气、神巧妙地溶入他的作品中,在作品中可以显现出他特有的“刚柔并济、虚实交错、气势磅礴、泼辣苍劲、拙中藏巧”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风格如同他的为人一样敦厚酣畅,大气豪爽,不拘小节,寻求自我,热爱生活、贴近现实。其作品既有传统艺术特色,又有时代的创新之美。
  北方汉子的率真耿直加上孜孜不倦地学习,使仝兆立结交了诸多著名书画家,他虚心好学,取长补短。为描出水浒首领人物宋江的忠实肖像,他跑遍大小图书馆查找资料,博取众家之长,勾勒上千张草稿,终绘出自己心中的偶像。他淡泊名利,常以画会友,正是因了这种人生观,作画、交友、饮酒、作画成为至真志成的处世观念,自然为他赢得了广泛而融洽的人缘。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仝兆立度过了他学画中求新图变的艰辛磨砺过程,也渐渐赢得书画界同仁的认可。
  仝兆立涉及绘画题材广泛,从牡丹、兰花到苍松,从八哥、蝈蝈至人物雄鹰;特别是一百零八将水浒人物奔放有力、性格迥异……无不是阔笔写意与工笔细密巧妙结合,构成清新典雅、温馨生动的画面意境,形成了构图严谨、用笔工细、风格独特的绘画语言。善于感悟的他创作技艺愈显成熟,在他的笔下,无论是丈幅巨制,还是楹尺小品,其作品始终刻画细微,布置严谨,含蓄、自然,水墨韵味错落有致地排叠、组合,汇集一支支富有美妙感的旋律。
  仝兆立一直认为作画必先作人,人品是画品的根基。他尊师至敬,待人至诚,从艺至真,办事至谨,他不愿追逐时髦,也不愿盲从洋式新潮,而是深深沉醉于中华文化,沉醉于田舍农家,沉醉于园林野塘,沉醉于花鸟鱼虫。他总是札札实实体验世事人情,真真切切领略自然风光,踏踏实实苦练笔墨功力,淋漓尽致抒写真善之美。
  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只因深深地爱着脚下这片土地,仝兆立的画才富有生命和旋律。其作品在国内外书画大展中屡次获奖。尊重自然,善待生灵。仝兆立始终用他那敏锐的眼睛不断地捕捉着生活的美,虔诚地用心墨为我们描绘着和谐的世界。相信不久的将来,他的画作会走的更远,飞的更高。
《十八罗汉图》局部
《虫草》册页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