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物修复“梦工场”昨开建
建成后将成省城东部文化新地标
2015年06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济南6月24日讯(记者 乔显佳) 24日上午,2015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山东主场系列活动在济南唐冶新区的山东省文物保护科研修复工场项目工地举行。包括两大国家级项目在内,共有6个关系我省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科研项目同时授、揭牌或开工建设,成为山东文物事业重要一天。
  这6个项目分别是,国家乡土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重点科研基地、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重点科研曲阜基地授牌(两大项目今后将放在山东),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揭牌成立,以及齐长城文物保护18项工程和山东省文物保护科研修复工场全面开工建设。据悉,后4个项目在山东省文物保护科研修复工场建成后将迁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馆藏文物和考古发掘标本收藏管理、保护修复、整理研究、成果展示场地匮乏等问题。
  24日正式奠基开建的山东省文物保护科研修复工场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唐冶新区,规划占地10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一期工程项目占地40亩,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投资19610万元。项目集收藏、保护、修复、科普于一体,主要建设文物标本库房、考古整理基地、文物保护修复基地、公众考古科普中心四个部分。项目建成之后,将成为济南东部新城一处文化新地标。
  参加活动的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说,上述科研项目在山东落地或开工,可以说喜事连连,各具特色,令人鼓舞和振奋,必将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全国文物系统也起到示范作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