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项目建设 做活生态旅游
沙河乡:做企业的“优质保姆”,群众致富的领路人
2015年06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游客在种植基地采摘黄金梨。 沙河乡提供
  高标准的现代牧业奶牛养殖区内景。 沙河乡提供
     沙河乡位于商河县东北部,面积86.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00公顷,下辖66个行政村,总人口4.11万,其中农业人口3.7万。沙河乡虽然区位优势并不明显,在商河县12个乡镇(街道)中,是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乡,但是,近年来,沙河乡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不断挖掘旅游潜力,在新常态下力争有新作为,全乡上下凝心聚力谋发展,始终坚持以第一位精力抓招商,为龙头企业——现代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乡村道路建设、二级供水管网工程、广场舞大赛……沙河乡人民的幸福生活正像花儿一样绽放!
本报见习记者 马芳  通讯员 孙延利 李鹏 付伟
招商引资 做企业的“优质保姆”
  走进沙河乡,道路整洁、绿化完善是其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如今,提到沙河乡,人们禁不住会将其与“现代牧业”四个字联系在一起,脑海里浮现的便是那一排排整齐的现代化养殖区。
  坐落于沙河乡的现代牧业(商河)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0月,占地2580亩,总投资1.4亿美元,计划建设两个万头规模奶牛养殖场和日产300吨的液态奶加工生产线,是济南市市级农业融资企业。整个项目完工后,预计年产值将达12亿元,税收6000万元,实现“牧草种植—奶牛养殖—沼液还田—产品加工”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模式,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全国标准最高的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截至目前,项目一期办公生活区、粪污处理池、粪污处理工作间、挤奶厅以及一期、二期共28栋牛舍和犊牛岛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期草料堆储区已完成,挤奶厅、饲料加工项目正在建设之中。饲草基地完成土地流转12000余亩,累计投资8亿余元,奶牛存栏量达13000头,日产高品质生乳85吨。
  今年以来,沙河乡紧紧围绕全县“大项目攻坚年”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把服务现代牧业项目作为全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现代牧业饲料加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占地30亩,建设加工及储存车间11000平方米,安装颗粒及压片饲料生产线4条。截至目前,该项目南区颗粒饲料生产车间土建工作基本完成,正进行7000平方米厂房钢构安装,北区玉米压片车间也已开工。商河农联种植合作社投资3500万元的现代牧业饲草基地配套项目已购置大型农机具50余台,铺设现代牧业厂区到饲草基地沼液管道10公里。
  为了给现代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沙河乡先后投资200余万元对重点区域环境进行了综合提升。其中,投资40余万元,在燕韩路西许桥至现代牧业路段安装路灯104盏;投资100余万元,完成了现代牧业南门东西路的绿化工程;围绕客商参观考察现代牧业的路线,投资60余万元,对燕韩路燕家路口、西许桥两个重要节点的环境进行了提升,同时通过百草园项目建设、陈围子村节点绿化等工作,提升了龙怀路的景观效果。
  积极推进饲草基地土地确权工作。目前,大仉、北徐、北周、大胡等村流转土地的测量工作已经完成,赵黑豆村的土地测量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沙河乡俨然成为企业的“优质保姆”。
  除了服务现代牧业,沙河乡还不断推进招商引资深入开展。目前沙河乡共有在建项目7个,其中签约项目两个,一个是福建爱乡亲食品项目,占地100亩,计划总投资2.8亿元,建设办公、生产车间5万余平方米,目前正对一期租赁厂房进行装修,并安装设备;另一个是泉州恒志纸业项目,占地100亩,总投资2亿元,建设生产车间2万平方米,目前进展顺利。

B 绿色生态双引擎驱动旅游发展 
  每逢周末,途经大沙河时,你会发现美丽的大沙河畔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垂钓。近年来,沙河乡按照大沙河旅游开发工作部署,依托大沙河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了以生态观光、休闲垂钓、瓜果采摘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
  梵蒂锦鲤养殖园、百草园、白莲藕、黄金梨……沙河乡不断开发农业旅游休闲功能,让农民致富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参与原生态的旅游模式。在这里,游客可以观赏色彩缤纷的锦鲤,可以采摘香甜可口的黄金梨,也可在农家院品尝营养美味的白莲藕。
  “百草园”项目,是沙河乡今年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200万元,总占地面积720亩。整个园区分为药用植物生态种植、休闲观光娱乐、养生保健体验以及采摘四个功能区。园区实施立体种植模式,计划种植黄芪、丹参等名贵中草药,逐步建成集中草药种植加工、休闲观光、中医保健、餐饮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区。项目今年将投资1100万元完成养生保健体验区、生态种植区、采摘区及园区整体框架,具备基本的接待功能,2016年进行园区总体提升,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园区建设,具备全面接待能力。目前该项目种植区域土地整理工作已完成,栽种优质桃苗40000余株,种植中草药300余亩。
  红荷、秧歌、农家小院是沙河乡休闲旅游的显著标志。在做活做优“生态旅游”的道路上,沙河乡充分发掘鼓子秧歌、吕剧等文化资源优势,大力提升生态文化旅游价值,为游客提供吃、住、游、娱“一条龙”服务。
  建设3000平方米休闲旅游设施,积极建设农家小院,培养扶持具有本土特色的农家土菜馆。现在,来大沙河沿岸钓鱼的人越来越多,沙河乡以此为契机,以钓鱼为主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结合农家菜馆,主推“吃自己钓的鱼、赏农家院的情”主题活动,丰富旅游形式,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打造乡村旅游“金名片”。
C “民生工程”奏响幸福生活序曲 
  今年上半年,在沙河这块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民生工程”奏响了全乡和谐发展的“交响曲”。
  乡村道路建设作为惠民工程的重中之重,掀起了又一轮新高潮。沙河乡加快步伐推进“村级公路网化”工程,总投资600余万元,新硬化路面14000余米,解决了周边30个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近日,沙河乡二级供水管网工程正式竣工通水,结束了辖区内无序取水的状况, 4万余群众将喝上安全优质的黄河水,标志着该乡民生事业发展又上一层楼。
  自3月底以来,沙河乡开工建设了全乡二级供水管网工程,铺设了乡内12个水厂通往66个行政村的自来水管道,在经过铺管、回填、试压、试水等程序之后,于近日正式竣工通水,用水普及率达40%,再经过进一步调试,用水普及率将有所提高。正式通水之后,将实现区域内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缓解辖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同时有利于保护水资源,避免水源污染。辖区群众可直接喝上优质的黄河水,保障了辖区内居民的身体健康。
  沙河乡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和资金投入,将环境治理理念融入到群众中去,调动全民加入提升家乡环境水平的行列。
  “如今漫步大沙河道,我发现,以前随意摆摊设点、占道经营,将宽阔的街道挤成羊肠小道的景象不复存在;沿街随处可见的违法小广告也越来越少,路边垃圾、枯草落叶不见了踪影;辖区内再也没有人占道晒粮……”看到这些可喜的变化,沙河乡村民李先生高兴地说道。整洁的村容环境、完备的公共设施、规范的社会秩序,无论目之所见,还是耳之所闻,一切都令人赏心悦目。
  为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沙河乡还多次举办群众广场舞大赛,并邀请市群众艺术馆豫剧团的演员们表演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剧目,为群众提供了积极向上的文化交流平台和无限的精神食粮。

D 少数民族村旧貌换新颜
  沙河乡结合实际,深入研究辖区内两个少数民族村的建设规划,不断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两个民族村共投资360余万元,其中对棘城中街村建设完成了清真寺门前800米南北大街,硬化面积达4800平方米,同时完成路障清理,并妥善安置拆迁群众6户;新建村内主要街道两侧排水沟5500米;积极推进中街标准畜牧养殖区建设,开挖沟渠1000米,调运土方3.5万方,平整土地7.2万平方米,铺设排水管线1500米。
  在小胡村,新建主要街道两侧下水道3600米,建成清真寺前广场1处。此外,对省道316线至小胡村公路两侧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开挖土方7000余方,整平林带4800米,种植苗木2700余株。有效地改善了两个民族村的基础条件、村容村貌、生产生活等人居环境,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凝聚了人心,更促进了经济发展。
  下一步,沙河乡将继续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对民族村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多方筹集资金,力争让其“旧貌换新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