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中戒毒所的见面会上,一名戒毒学员向自己的母亲磕头认错。 本报记者 陈文进 摄
本报记者 杜洪雷
“妈妈,我错了!”一名戒毒学员跪倒在地面上,朝着眼中含泪的母亲磕了三个头。24日,在鲁中强制隔离戒毒所心理矫正中心,16名戒毒学员的亲人受邀来此,用亲情帮助学员远离毒品。
“你脸色好多了”
“一年多没有见到儿子了,也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24日下午1时许,参加亲情会见的家属在戒毒所门口集合,来自泰安的赵女士心中充满了忐忑。
“大量戒毒学员复吸,除了毒品本身成瘾之外,家庭的不良环境也是重要因素。”鲁中戒毒所医疗康复科科长汤洪源说,正因如此,他们才想到请学员的亲人到来,用家庭和亲情的力量感召学员。
团体治疗室内,焦急的家属伸头探望;治疗室外,戒毒学员们脸上写满兴奋。对他们来说,这是从未想到的“福利”。
学员们刚落座,双手已经被母亲、妻子紧紧握住。很快,抽泣声占据了整个治疗室。
“你在这里生活得怎么样?”白发苍苍的母亲握着儿子的手问道。
“你胖了,脸色也比之前好多了。”观察仔细的妻子抚摸着丈夫的脸。
“之前他经常不在家,有时候一出去就是两三天,回来也没有精神,而且经常发脾气。”来自淄博的赵女士说起丈夫此前的种种,泪水不禁流了下来。直到丈夫被送到戒毒所,她才知道丈夫原来在吸毒。
挽救家庭的最后机会
“调查结果显示,85%以上的戒毒人员因吸毒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后,家庭没有采取任何预防其复吸的康复治疗措施。”在戒毒所组织的小品中,儿子刚刚从戒毒所回来,面对的仍是相信棍棒教育的父亲和无限溺爱的母亲,最终又走出了家门。
“我就是管儿子比较严,一次儿子一下子吃了5块雪糕,我上去就揍了他一顿,可是他父亲很惯孩子。”来自泰安的王女士对台上的小品不住点头。
“这或许是我挽救家庭的最后一次机会了。”来自临沂的薛亮(化名)去年年底回老家,和毒友一起吸毒时被当地警方抓获,随后被送到鲁中戒毒所。这一次被抓,不仅暴露了他吸毒的事实,而且也暴露了他有外遇的丑闻。
“我妻子已经提出离婚,我不愿意,毕竟我们有三个孩子。”薛亮说。汤洪源特别安排了一个环节,让戒毒学员向母亲和妻子献上一束玫瑰花。在这个环节,薛亮拿着鲜花单膝跪地向妻子说:“对不起!”
带传染病学员看病收获感激
山东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是一个由490多名戒毒学员组成的大家庭。与男戒毒学员相比,女戒毒学员心里更敏感,也更考验管教民警的能力。与传染病学员交流不能戴口罩,否则无法获取她们的信任;不仅要关注戒毒所内的学员情况,还要了解学员家庭的变故……也正因为如此细心,不少管教民警被年少的学员称为“妈妈”。
孙莹是吉林人,但十多岁起就跑到山东,与不三不四的社会人员混在一起。一次,孙莹肚子疼得厉害,一个朋友掏出一袋粉末状的东西说:“吸点这个就不疼了。”从此,孙莹沾上了海洛因。
由于混用注射器,孙莹还染上了难治愈的传染病。在她的概念中,得了这种病,活不了几年。
“一次孙莹看到别人聊天聊得高兴,就以为是在说她,拿起凳子就砸了过去。”山东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二大队大队长李悦说,“我就和她打赌,如果她一个月不打仗,就会表扬奖励,结果这样的激励真管用。”
一次,孙莹肚子又疼起来,她不以为意,以为忍忍就好了。但李悦觉得情况不对,立即送她去医院。“人家听说她有传染病,根本不收。看到我们都没做防护,都非常惊讶。”最后,李悦终于找到一家医院给孙莹做检查。“是急性腹积水,如果来得晚就危险了。”
有了这一次经历,孙莹发现,原本管教民警如此亲切,不像外面的“朋友”那样碰到难事就躲开。 本报记者 杜洪雷
为伤残学员讨回10万赔偿金
张云(化名)恨透了自己的父亲,因为是父亲报警将她送到戒毒所的。
今年19岁的张云年少叛逆,不听父母规劝,初中辍学后混迹社会,跟着社会上的一些朋友吸食毒品。“那个时候我男朋友吸毒,我也就跟着吸了。” 2013年,为逃离父母管束,张云来到青岛市一家企业打工。工作期间,因他人违规操作,张云左手被机器碾轧,两根手指各被挤掉一节半。用人单位将她送到医院救治,虽垫付了治疗费,但没有给予伤残赔偿。
“我们给张云进行体检时,发现她的左手中指、无名指各有一节半伤残,后来了解到是打工时被机器挤伤的。”山东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二大队大队长李悦说,她们就想着帮张云维护合法权益,给她的父母打电话去做伤残鉴定。
去年8月底,李悦和三名同事带张云去做了伤残鉴定。“回来的路上,我们特别安排张云和她父亲吃了一顿饭,缓和两人的矛盾。”李悦称,那顿饭张云是哭着吃完的,旁边的父亲非常宽慰。
最后,女子戒毒所为张云讨回伤残赔偿金十余万元。
“真没想到,竟然是我憎恨的父亲和我不信任的戒毒所帮我讨回了公道。”张云说。
本报记者 杜洪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