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信仰
本周日齐鲁大讲坛,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朱晓明为您解答
2015年06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朱晓明,江苏南通人,1949年7月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在职研究生。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中国西藏文化保护和发展协会副会长,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西藏研究平台主任、四川大学社会发展与西部开发研究院教授,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本报济南6月25日讯(记者 宋立山) 习近平总书记说,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各有各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互相替代的,物质层面的问题要靠增强物质力量来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要靠增强精神力量来解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会自然而然带来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那么如今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精神?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常务副院长朱晓明本周日做客齐鲁大讲坛,与大家分享交流。
  朱晓明认为,加强精神领域的工作,是强基固本的重要工作。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那样,“民族领域的思想阵地,同其他思想阵地一样,如果我们不用正确思想去占领,错误思想就会去占领。民族领域的思想政治斗争,是我们同国内外敌对势力在民族问题上斗争的前哨战,这场斗争依然尖锐复杂。”
  在本期齐鲁大讲坛中,朱晓明将为大家详细阐述无神论和有神论的学术渊源及演变,并结合中国国情,与大家一起讨论信仰问题。
  2月28日,习近平在会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代表时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如何理解信仰,这里的信仰指的是什么?朱晓明认为,从中国语言的实际运用出发,信仰这个词是可以用的。信仰,就是你的信任所在,但与信任不同的是,信仰同时是你价值的所在。信仰是人们对生活所持的某些长期的和必须加以捍卫的根本信念,信仰回答的是人生日常关切最有深度的方面。无神论者也有精神的追求。如果无神论者放弃了这个话语权,那么,就会把信仰的话语权完全交给了有神论。
  但是朱晓明特别强调,“人民有信仰”不能等同、局限于宗教信仰。从内涵上看,“人民有信仰”的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所谓全社会的价值共识,就是“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它超越了民族、宗教的差异,提炼出了体现一致性、共同性的“最大公约数”,既是共同的价值观基础,也是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本期大讲坛开讲时间定于6月28日(周日)9:30,地点为山东博物馆一楼报告厅,由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孙书文教授主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