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座山体被“啃”,威胁黄河防洪
为保黄河防洪工程体系安全,东平封山禁采复垦土地
2015年06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东平铁山因为非法开采面目全非,当地有关部门正清运危石,准备复垦。 本报记者 王世腾 摄
   本报记者 王世腾 薛瑞    
  位于山东东平县银山镇石碣村的一处山场已是满眼绿意,不远处,被及时叫停的光秃秃的山坡突兀矗立,遭受重创的躯体已经难以恢复它往昔的容貌。在泰安市东平县东平湖西北部,沿岸6座自然山体与10段堤防共同形成完整的黄河防洪工程体系,然而6座山体近些年因为村民的开采,原本150米高的山逐步被削低。如果山体再被开采将威胁黄河防洪。从2010年开始,沿河政府、河务部门及时封山禁采,目前6座山体正在清理危石进行土地复垦。
150米高的山体,如今只剩下50米
  6月19日,记者来到泰安市东平县银山镇的银山,这座山曾被确定为黄河的防洪山体之一,现在更像一处山石开采场。“这里的山原来老高了,后来被一点点给削平了,环境也变差了。”附近村民告诉记者。
  记者在现场看到,银山方圆一公里范围内不规则的断面,由中心不断往四周延伸,每个断面很是平整,仿佛被斧头劈过一样。在山的西南位置,2台货车正在装填碎石,山的东部依稀能听见碎石机正在敲打石块。“这里的山上以前都长满树,山体有150来米高,现在因为山石开采只剩下五十几米,尚高于黄河大堤,但不禁采必然形成新的隐患。”东平黄河河务局防办副主任屈克鹏说。
  顺着银山往北走1公里左右是铁山,在铁山的西北角一台挖掘机在往货车上装载碎石。紧靠着挖掘机的是一块高约20米的山体,笔直地竖立在一旁。“为了复垦土地,必须要先把已经砸下来的碎石清理干净。这些石头都是青石,要么是卖到外面烧成石灰,要么是拉到碎石厂进一步打碎成小石子。”东平黄河河务局水政科科长王民说。

靠山吃山,六座防洪山体被蚕食
  黄河流经群山环绕的东平湖时拐了个弯,从鲁中丘陵向平原延伸,治黄先辈巧妙利用山势,将10段堤防与东平湖西北沿岸6座山体相连,形成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银山、铁山是其中两座,另外4座分别是马山、子路山、九顶琵琶山、青龙山。经受住了多次大洪水的考验。
  这几座山体的高度基本都在130米以上。20世纪50年代,抱有“靠山吃山”想法的周边村民开始对沿黄山体进行开采,也打起了这6座山体的主意,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开山采石由此开始。特别进入21世纪后,大规模机械开采进驻黄河沿岸,6座防洪山体以惊人速度被蚕食着。屈克鹏说,当时村民能在山体上挖出20多米深的炮眼,灌上成吨炸药炸山。
  “我们都是眼睁睁看着绿山变成秃山,山脚下也是寸草难生,晚上睡觉都不肃静。”住在附近的52岁的阮先生说。经过近10年掠夺性的开发,6座沿黄防洪自然山体面目全非。

封山禁采,复垦新增80平方公里耕地
  在东平黄河河务局水政科,记者看到山东黄河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对防洪山体的评估报告,上面明确指出:马山等6座沿黄防洪山体因开采受到严重破坏,部分山体已经低于黄河大堤顶部,黄河防洪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2010年5月起,泰安市、东平县人民政府开始对6座沿黄防洪山体封山禁采。6座防洪山体总长度15千米,在东平县滨湖地区,3个乡镇17个行政村44家企业依靠开采山体谋利生活,从业人员约5000人。禁采等于是断了他们的财路,涉及到大家的经济利益和收入,封山禁采工作并不顺利。
  采石行业利润空间巨大,对采石场老板来说,多采一天就多万元以上收入。“执法人员前脚走,采石者后脚开工。后来我们就直接24小时驻扎在山上。”东平黄河河务局副局长祖光德说。
  从2013年开始,禁采工作开始出现转机。当地老百姓渐渐明白封山禁采的重要性,有时看到有人私采,还会主动向执法队伍举报。为根除山体禁采,从2013年起,东平县启动山体复垦方案。“土地复垦后一举三得,既增高了山体的高度有利于防洪,又不用天天去监督减少盗采行为,还增加了耕地面积,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东平河务局办公室主任国佃华说。
  据了解,项目结合土地复垦,做好沿黄山体恢复性治理,一期6个治理片区可新增耕地83.8平方公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