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生真“香”北大清华抢破头
不惜微博对骂,根源是高校无招生权
2015年06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6月25日,为“争抢”广东省高考理科前十的叶彤,北大招生老师与清华招生老师(蓝衣者)理论起来。 羊城晚报 供图
     28日,为抢优秀生源,北大和清华四川招生组在微博上对骂,互相指责对方不正当抢生源,包括电话“骚扰”文理科前十名报考学生、称对方“欺骗”,以及“拿钱诱惑”等等,引来网友围观,上演一出名校招生闹剧。为啥名校招生要上演骂战,都给高分生许诺了啥?清华北大对战,谁是大赢家?怎么才能实现良性竞争?

本报记者 王光营      
抢高分生到底许诺了啥? 专业随便挑,最高给5万奖学金
  名校“掐尖战”是每年高考后的普遍现象,今年微博对骂尤甚,几乎“撕破了脸皮”争抢高分生。其实在山东,名校拼抢高分生也在悄无声息进行着。
  “清华北大的招生老师都来过了,孩子还没确定报哪所学校。”28日,贾晶的父亲贾先生告诉记者,在得知贾晶裸分考了726分后,两所顶尖高校的招生人员确实都来找过他们。
  “招生老师就是说了说学校的优势,希望能报考自己的学校。”贾先生说,两所高校的招生人员均表示专业可以随便选,但没给过其他承诺。
  “为了抢生源,表面上再平静,也少不了明争暗斗。”一位重点高校的招生人员表示,在选专业或其他方面,学校或多或少要给高分考生一些优惠。
  而对高分生来说,不仅能进名校,光入学后的奖学金就足够四年学费了。以北京大学为例,新生奖学金分三个等级,一等奖每人5万元,二等奖2.5万元,三等奖1万元,去年一次就发了1100多万。
  清华大学也不甘落后,新生一等奖学金为4万元,山大的一等奖学金也有3万元。
清华北大对战谁是大赢家? 都挺牛,港校都成了配角
  记者查阅分析2010年-2014年的资料发现,在我省的文科前100名考生中,很多去了北大。以2014年为例,文科前10名中有9人选择了北京大学。
  在理科录取人数中,前100名学生被录取呈现一边倒的情况,其中216名报考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只有106人。
  记者注意到,与前几年不同,在对高分生的争抢中,北大清华格外积极,几乎每年都有一些“争执”见诸报端。但在这些高校中,却少了港校的身影。
  “港校对高分生的吸引力下降,已经成了争夺战的配角。”艾瑞深研究院名誉院长蒋国华表示,在过去的十年间,选择港校的省级高考状元明显减少。2013年有4名状元选择港校,去年只有2名,港校基本上退出了最优生源的争夺。
  据介绍,随着北大清华实力不断增强,世界影响力和国际化程度不输于香港高校。
  “一些优秀的学生喜欢一步到位,直接去国外留学。”山东省实验中学、山师附中的工作人员表示,两所学校每年有近200人出国留学,英国、美国、加拿大是主要方向,也分流了去港校的人数。

如何实现招生良性竞争?  高校得有自主招生权
  “与尖子生的高分相比,我们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名港校招生人员表示,港校招生有自己的标准,并不单纯看重考生的“状元”头衔。
  据介绍,从一所高校的发展来看,招到了高分生并不一定能培养出最优秀的人才。而高校存在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的长处得到最好的发展。
  “对中国的高校来说,评价好坏的标准相对单一,就是看招的学生分数有多高。”在本报举办的高招咨询会上,一招生人员坦言,如果招不到高分生,就得补录低分生,学校的分数线就可能被拉低。
  “从另一个方面看,抢生源也是好事,说明高校有揽才的冲动。”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招生权被招考部门垄断,高校的招生其实是招考院的变相分配,在这种体系下,争抢高分生是无法避免的。
  但在外国,因为录取体制的不同,高分生抢夺则没有中国“极端”。以英联邦的“高考”为例,学生成绩过关就可以去申请大学,各学院要单独组织面试,一个学生可以收到多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这是真正的双向选择。
  “抢生源闹剧,根本还在于学校招生权的丧失。”专家称,由于无法独立招生,高校只能被动选择高分生。只有放开招生权,评价体系多元化,高校才不至于只盯着几个高分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