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海生:
传递菏泽古代兵家文化的使者
2015年06月29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首席记者 李德领
地点:和平路新苏天美南研磨时光咖啡店
主讲人:菏泽市社科联秘书长、曹州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荣海生
主题:以孙膑、黄巢为代表,讲述菏泽古代兵家文化的沿袭,发展以及保护
菏泽自古就是战略要地,有天下之中的美称,也是各军事势力争夺的焦点。兵家文化是菏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一直在延续发展着。孙膑所著《孙膑兵法》不仅是一部总结战争规律的军事学著作,更是一部包含有政治、外交、经济、文学、地理、管理等内容的综合性著作。唐末黄巢丰富和发展了古代兵法如《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关于使诈用谋的内容,其军事思想特别是他创造的游击战术,对后来的农民起义和革命战争都有着重大影响。
兵家文化在菏泽有着重要的影响,兵家文化的遗址更是承载着千年历史的余韵,然而桂陵之战遗址被划入了牡丹园内,作为偏僻之处的小石亭,不能发挥其作用;黄巢点将台周围的土地都成了开发商的房产项目,被弃之一旁的点将台将来面临着的是风剥雨蚀和人为的破坏等,这一切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遗憾和文化落寂。如何加强对其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发掘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血与火战争较量中永不熄灭的兵家文化
纵观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从社会冲突的角度讲,就是一部血腥的战争史。在这种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下,战争的结局主导着社会的发展,在血与火的战争较量中,涌现出了大批的兵家。他们吸收和借鉴诸子百家如儒家、法家等对战争观念的思想,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关于战争、兵法的学说。荣海生说,司马迁在《史记》里专门为古代的兵家立传,其中《孙子吴起列传》是我国古代三位著名军事家孙武、吴起和孙膑的合传,全篇以兵法起,以兵法结,中间以兵法作骨贯穿始末。而吴起与孙膑皆为菏泽人。
荣海生说,孙膑出生于古齐国鄄城,他指挥“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书写了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其中的桂陵,就在今天的牡丹园一带。孙膑晚年隐居鄄城,著书立说,授业教徒,所著《孙膑兵法》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被誉为“兵学圣典”,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孙膑死后葬于鄄城,留下了很多古老的传说。
“《孙膑兵法》不仅是一部总结战争规律的军事学著作,更是一部包含有政治、外交、经济、文学、地理、管理等内容的综合性著作。《孙膑兵法》开篇就记载了孙膑在桂陵之战中生擒庞涓的事情。可见,桂陵之战是古代非常重要的战争案例。”荣海生说,著作中的战争观、作战原则、排兵布阵、治军原则等军事理论,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荣海生说,《孙膑兵法》不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素材。在应用方面,《孙膑兵法》中的战略战术在商业竞争、企业管理、工程建设和体育竞赛方面的应用,都已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1990年-1992年,我们社科联连续在菏泽组织召开了三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确定了桂陵之战遗址和孙膑故里,并组织了全方位的新闻报道。之后,在鄄城修建了孙膑旅游城、孙膑故里和亿城寺旅游景点,孙膑现已成为鄄城的文化品牌。”
兵家文化是菏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菏泽自古就是战略要地,有天下之中的美称。不仅战国以前各诸侯国在这里不断进行争夺,封建社会以来,这里仍然是各军事势力争夺的焦点。如刘邦把这里作为根据地,并在这里登基建立汉朝;曹操在这里与吕布争夺地盘,奠定了魏的基业;南北朝时,著名大将皮景和曾在此囤重兵,与南齐对峙;到了晚清时期,清军和捻军还在这里大战,僧格林沁战死。所以,兵家文化是菏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一直在延续发展着。
荣海生说,唐朝末年,古曹州人黄巢在菏泽扛起了造反大旗。虽然黄巢称帝时间很短,但这次起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在反抗朝廷的统治过程中,黄巢带领起义军先后作战于山东、河南、安徽、广东、湖南等地,进行了南征北伐和西进东撤,用活了诈降之法,创造了游击战战术,三次万里大转战,四次成功诈降,丰富和发展了古代兵法如《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关于使诈用谋的内容,其军事思想特别是他创造的游击战术,对后来的农民起义和革命战争都有着重大影响。
“黄巢及其领导的农民起义在我国历史上是可歌可泣的,其《菊花》诗千年咏唱不衰。黄巢及其领导的农民起义,是菏泽传统历史文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荣海生说,研究黄巢及其领导的农民起义,不仅是山东社科界部署的重点课题项目,也是菏泽社科界近年来着力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菏泽关于黄巢及其起义的研究,已在学界和世界黄氏宗亲组织中,形成了较大影响。2012年底,荣海生应世界黄氏宗亲会之邀,到柬埔寨参加了黄氏恳亲大会,做了学术报告。
“应加强兵家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发掘”
“兵家文化对菏泽的影响是深远的,兵家文化的遗址更是承载着千年历史的余韵,她们是不可挪移、不可复制的。”荣海生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开发力度加大,历史文化资源正面临着破坏性开发与保护利用双重压力的严峻考验。菏泽应加强对兵家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发掘,如桂陵之战遗址已经被划入了牡丹园内,作为偏僻之处的小石亭,不能发挥其作用,可否在桂陵之战遗址碑亭周围专门开辟建设一处小广场。
再如黄巢点将台,她是菏泽城区唯一一处有着千年文化的遗址,黄巢是中国农民起义领袖的代表,是一代帝王,但其点将台周围的土地都成了开发商的房产项目,被弃之一旁的黄巢点将台将来面临着的是风剥雨蚀和人为的破坏,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遗憾和文化落寂。“希望能够建设一处黄巢纪念馆,以便于进行日常维护、管理,再在周围种植菊花,再现'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气势。”荣海生说。
“如果让政府拿出大量的资金进行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是不现实的,建议采取政府引导,出台政策,支持民间资金进入,做好开发保护的文章,实现经济、文化双赢。”荣海生说,只有把这里打造成国家级黄巢研究和交流中心,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关心、关注,调动多方投资传统历史文化的积极性,做好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所以,菏泽兵家文化研究和推广还有很多工作可做。
荣海生说,可以加大与菏泽周边地区的其他文化资源合作,打造特色旅游线路。政府要做好规划和协调工作,把兵家文化资源利用好,与牡丹文化旅游节、林交会、仿山庙会等结合起来,甚至可以主动与开封、曲阜、水浒文化等成熟旅游线路对接,用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更多的人到菏泽来,努力打造成一条特色旅游线。
朋友眼中的荣海生:
田浩存:菏泽市委党史委原主任、编审,山东党史研究咨询专家组成员
海生是我很尊敬的小兄弟,组织菏泽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近30年,可以说对菏泽社科界贡献很大,像桂陵之战立碑、孙膑研究、参与庄子研究等,均受到全国学者认可。尤其是在研究黄巢方面,称得上黄巢研究的集大成者。
他为人不为名利所羁袢,一门心思做研究,淡定、执着,甘于坐冷板凳,非常难得。
萧若然:菏泽市委党校教授,《菏泽文化》主编
认识海生已有20年,当时我在党校负责科研管理,之后与他相知相熟。从学术上他劲头大,善于学习,能俯下身子做学问,非常少见。
他工作、办事不仅认真且责任心强,答应别人的请求,他都会尽力完成。有次让海生帮我找篇稿子,虽然稿子已经刊登了很久,他还是费尽周折给找到了,让我很感动。有这样的朋友很荣幸。
蒋宝府:菏泽市测绘研究院研究员、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与海生相识多年,他对黄巢研究的执着让人感动,也证明了他之前说过的一句话“为人平生只做一件事”。在研究上,他执着如一,深度、高度、广度上成就高,说他为研究黄巢第一人也不为过。
刘全国:菏泽学院数学系党总支书记
和海生先生接触,强烈地感觉到他的学习和工作态度认真。他喜欢读书,把读书作为一项爱好。一起去北京出差,办完公事后他就挤出时间去书店买书、到国家图书馆查阅资料。他有一种责任,能够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高标准、高境界、高要求,不辞劳苦,矢志不渝的研究挖掘菏泽历史文化。尤其是对历史人物黄巢的研究成果,填补了空白,汇聚着他的心血与汗水,凝聚着他的努力和奉献。
他勤以工作,生活很简朴,对待朋友很真诚,实实在在、不虚不绕,在一起交流,喝一杯清茶,快乐无比。
孙治宇:菏泽市孙膑文化研究会会长
认识海生20余年,我知道他在兵学研究方面,一直是兢兢业业、刻苦认真。当今时代,像他这样能静下心来做学问实属不易。特别是对孙膑兵法,黄巢历史人物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为宣传菏泽,提升菏泽知名度作出了贡献。
郑海:加拿大华侨
记得隔壁宿舍有一个男孩:一脸憨厚的笑容,时刻不离手的厚厚的一摞书,一开口那浓郁的鲁西南乡音扑面而来,这就是我的大学同学——荣海生。
大学毕业后,大家各自一方,虽然偶有联络,毕竟信息有限。最近一次见面,我记得是在海生向青岛大学图书馆赠书的仪式上。那一瞬间,原来乐呵呵的大男孩突然变成了一个西装革履,厚厚的眼镜片后闪着深邃睿智目光的“大叔”。震撼之余,我体会到了海生的人生沉淀,体会到了海生对知识的钻研和积累。这不就是一个人从男生转变到男人,从一个简单的个体蜕变成社会栋梁的典范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