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张皮,“有毒”减肥药朋友圈疯卖
含禁止添加的西药成分,可能引发肠炎、出血
2015年07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槐荫警方在一处农家小院发现大量的药品。 警方供图
     一款进价只有20元钱的减肥药,精心包装后竟然售价200多元,而且在微信圈内风靡一时,经常卖断货。趁着微商经济的发展,嫌犯李某某将一种含有西药成分的减肥药包装成微商畅销品,非法获利近20万元。

  本报记者 杜洪雷                           

20元的减肥药换包装卖到200
  “ⅹⅹ瘦身密码,一盒三十粒,一天一粒,十五天见效,月瘦15-20斤,无效退款。”如此诱惑性的宣传语加上精美的包装,该款减肥药一度在微信朋友圈广泛传播,而且这款减肥药非常抢手,经常卖断货。很多人想不到,这一“神奇”减肥药竟然是一名30多岁的女子一手炮制出来的,而且是一款三无产品。
  李某某自身很有经济头脑,看到了红火的微商经济,便想方设法参与进去,为此曾经在微信上卖过海鲜。2014年下半年,一直对自己身材不满意的李某某在网上购买并食用了一种叫“魔豆”的减肥保健食品,发觉效果不错。在未充分了解该减肥食品成分的情况下,李某某就在自己的QQ、微信中做起了销售代理。
  由于在网络上代理“魔豆”的人较多,李某某微店内的交易量和销售价格一直上不去。“现代人的心理就是便宜不敢买,把包装弄精美了,提高价格反而吸引顾客。”为此,李某某另辟蹊径,以“ⅹⅹ瘦身密码排毒减肥胶囊”为名,自行设计印制了一批包装、合格证。李某某将“魔豆”改头换面成“纯中药”高档瘦身药,价格也从每盒20余元提价至200多元销售。如此包装之后,该款瘦身药大受追捧,一度将价格炒到400多元一盒。

发展多个下线,获利20万元
  眼看着瘦身药的业务量越来越大,李某某个人无法完成整个业务链的销售。为提高销量,李某某又以“ⅹⅹ瘦身密码”排毒减肥胶囊全国总代理身份陆续发展了几名下线代理人,并以进货量越大折扣就越多为由动员他们也分别发展各自代理。
  “一般来说,和李某某关系好的下线只需要60多块钱一盒,其他下线一般是100块钱。这种价格制定得比较随意,而且订货越多这个价格就越低。”槐荫公安分局食药环侦中队民警徐正斌说。李某某代理的规模越来越大,其代理瘦身药的朋友圈多达500多人。
  生意做大之后,李某某便将包装设计、制作等工作交由下线代理毕某某负责,自己则专心处理下单、发货、敛财等事务。截至案发时,李某某已通过支付宝、微信转账收款、自行包装、物流收发货等方式非法获利近20万元,累计销售有毒有害“ⅹⅹ瘦身密码”排毒减肥胶囊近80万粒。此外,民警还在她和几名代理家中查获未售出的减肥胶囊5万余粒,案件总值达100余万元。

减肥药其实是三无产品
  前期,一位市民购买了该款减肥药之后,发现上面没有任何的合格证明,属于三无产品,便向食药监局举报。槐荫公安分局食药环侦中队获得这条重要线索,进行了侦查。今年4月15日,食药环侦中队会同道德街派出所在某小区内将嫌疑人刘某(女)抓获,同时在其家中查获尚未销售的“XX瘦身密码”排毒减肥胶囊一宗。
  经省级食品鉴定部门检验,检测人员在刘某销售的“XX瘦身密码”排毒减肥胶囊中检出了量值高达246.5mg/g的国家食品和保健食品禁用药品成分酚酞。“所谓减肥药其实是保健食品,按照规定是不允许添加西药成分的。”据此,公安机关以涉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依法将刘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而这仅是一个网络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团伙的冰山一角。
  4月16日,办案民警顺线连续抓获了刘某上线嫌疑人王某,以及王某上线——一名自称该保健减肥药全国总代理的供货商李某某。“我们抓住李某某时,她刚刚进了5000盒瘦身药,准备发货。由于她的瘦身药非常抢手,基本上没有存货,进货一天就通过快递发完。”徐正斌说。同日,民警还将李某某另一主要下线销售人员毕某某(女)抓获归案。至此,办案民警已将该网络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犯罪团伙骨干人员悉数抓获归案。
  目前,案件主要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执行逮捕,王、毕、刘等三人也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一名涉嫌向李某某发货的省外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网上追逃,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据相关资料显示,酚酞是一种制药工业医药原料,可以作为轻泻剂治疗便秘等症,因此对短期内减轻体重会有一定帮助。同时,资料说明该成分虽然在使用中不良反应较少,但也可能引发肠炎、出血等,如过量或长期应用还可能造成电解质紊乱,诱发心律失常、神志不清、肌痉挛以及倦怠无力等症状。

 其他案例 
案例1  降压保健品里检出西药
  很多子女习惯给高血压的父母购买一些降压的保健品,可是他们可能不知道有些保健品竟然非法添加西药成分,不仅对老人没有好处,还可能增加副作用。近日,济南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侦破一起销售有毒有害保健食品案件,其中两名嫌疑人在网络开设10家网店,销售宣称降糖、降压保健品,但是都添加了国家禁止添加的西药成分。
  5月中旬,食药环侦支队二大队针对互联网销售毒、害、假保健品犯罪开展网络巡查,分别在“鼎泰”、“海昱升”两家网店中发现同一种名为“元亨胰泰”的保健食品生产批号有较大问题。
  民警购买该保健品后送至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在其中检出了禁止在(保健)食品中添加的药品成分盐酸苯乙双胍、格列苯脲,属有毒有害食品。经立案调查,两家网店经营者系同一人。
  6月9日中午,民警在天桥区黄屯小区家中将经营两家网店的嫌疑人王某某、王某(女)夫妻二人抓获,随后,民警又在嫌疑人带领下赶到泉星小区,在其租赁来的地下室内查获“元亨胰泰”“降压心脑通”“云南糖草”等12种宣称具备降糖、降压功效的保健食品,共计9900余盒(约32万粒)。                本报记者 杜洪雷

案例2  北京低价购药,转销外地药店
  4月中下旬,槐荫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一起举报线索,称我市一名叫杜某某的男子长期非法从事药品经营生意。“当时举报人只是提供了一个名字和一个车牌号,其他情况一概不清楚。”槐荫分局食药环侦中队民警称,他们根据车牌号对嫌疑人的车辆进行跟踪守候。
  通过对该车辆经常出现的区域,民警将排查的范围确定在美里湖办事处附近一个出租院落。打开门之后,院子里有三名嫌疑人正准备把部分药品搬到面包车上。在将三名嫌疑人抓获之后,民警发现这个三面是房间的院子每个房间都摆着货架,上面都是药品。经现场清点,散放在院内多间仓库货架、地上的药品涉及160余个品种,总价值达23万余元。在后期扣押运输过程中,仅装卸这些涉案药品就使用了47个纸箱,装满了6辆面包车。
  经查,嫌疑人苏某伙同其丈夫杜某某在未获取任何药品经营资质的情况下,以营利为目的,自2014年7月开始先后雇佣朱某、张某某等人经营药品生意,从北京等地低价收购药品,随后加价转销给部分外地药店和医药公司业务人员。                    本报记者 杜洪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