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由“资源城”到“生态城”的华丽转变
有青山绿水,呆在家里也挣钱
2015年07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记者 黄广华 通讯员 房亚东 张长青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首先是产业结构的转型。只有彻底改变经济结构单一的局面,建立多元化的经济结构支撑,才是加速转型的关键。”邹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胜明如是说。

  作为全国八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邹城地下煤炭储量达41亿吨,占山东省已探明储量的17.22%,煤电一度占据了全市财政收入的90%以上。国家特大型企业兖矿集团和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均坐落在此,是全国6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之一。
  但随着煤炭“黄金十年”的终结,邹城感受到产业结构单一带来的切肤之痛。加速经济战略转型,摆脱资源过度依赖,已成为事关邹城兴衰和长远发展的关键。而生态文明建设,则成为邹城转型发展的重要支点。
  邹城市在2012年开始实施“一核四区”发展战略——以城市建成区为核心,以邹西大工业板块、孟子湖新区、邹东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区、峄山旅游度假区为四区,并把16个镇街按产业规划和区域功能定位,分成工业(园区)主导型、服务业(城建)主导型、生态农业(新农村)主导型三种类型,打造邹城转型发展的整体架构。
  按照《2015年邹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要求,该市坚持环境整洁村、生态文明村、美丽乡村“三村”同建,重点建设香城镇、中心店镇2个济宁市级示范片区,张庄镇、石墙镇、城前镇3个邹城市级示范片区。此外,每镇至少要建设1个镇级示范片区,全市建成220个生态文明村、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现在一到周末、节假日,来的游客都接待不过来,以前羡慕邹西当工人有工资,现在都羡慕咱们邹东了,青山绿水环境好,呆在家里就挣钱。”大束镇响泉沟饭店老板蒋庆云说。
  据了解,邹城市下一步将利用空闲隙地、河渠两侧、荒山荒地,规模实施植树造林活动,建设经济林果、用材林基地,积极发展家庭林场、农家乐、森林庄园等旅游观光项目,各镇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25%以上,村绿化覆盖率提高3个百分点,从而实现镇村绿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提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