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源阁新增24小时自助服务
读者在闭馆期间也可以借还书
2015年07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海源阁24小时自助图书馆。
     文/片 本报记者 凌文秀 通讯员 崔翔
  取消了超期费和办证押金,借书真正实现了全免费。更令人兴奋的是,海源阁还增加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借书实现自主化。而众多数字期刊、图书资源库也实现了扫描二维码下载到移动终端,很多时尚人士带着平板、kindle、智能手机用图书馆内提供的免费WIFI下载电子书。
馆内自助设备可24小时借阅
  走进海源阁图书馆大门,左侧一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特别吸引眼球,走进之后,里面一个全封闭的圆形书架上密密麻麻排放着众多纸质书籍。书架的一侧有着详细的借阅说明,通过刷身份证或者借书证,就可以选择可以借阅的书籍,还有一块显示屏提示借书流程、完成图书选择,整个借书完全是读者个人手动操作,不需要图书馆人工服务。而据了解,图书馆内只是根据图书借阅情况,负责图书更换、更新就可以了,读者任何时间都可以借阅。读者王女士称,唯一的遗憾就是里面可供选择的图书不多,不过也算是一个开端了。
  这处“24小时自助图书馆”是今年4月21“世界读书日”期间,海源阁图书馆建成向社会开放的又一处方便借阅设备,使图书馆摆脱了开放时间对读者借阅的限制,读者在闭馆期间仍可以享受到方便的借还书服务。
  免费开放后图书馆的读者数量和借阅量剧增,在传统的单一人工借还书模式下,图书馆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幅增加,即使加班加点但仍然无法满足读者高频率的借还书需求。如何在人员编制数量固定的前提下,提高借还书效率,满足读者需求,成为摆在图书馆面前的一个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海源阁图书馆不仅建成“24小时自助图书馆”,还在去年投资三十余万元购置了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书机等自助设备,初步实现了自助办证和借还书服务,借还书效率、馆藏图书流通量大幅提升。
  目前,海源阁有超过70%的办证工作量和超过90%的借还书工作是由自助设备来实现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更多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深层次服务上去。
便携设备成了“移动图书馆”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迅速发展,一个全新的数字化阅读时代已经来临。快读、娱读、听读等“高普及、低成本、移动性、互动性、音画性”的电子阅读方式蔚为风尚。为了适应时代变化和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把读者“留”在图书馆,继续发挥图书馆在引领社会阅读、社会价值观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海源阁图书馆在加大纸质图书馆采购量,及时上架,吸引读者的同时,还加大了数字资源采购力度,先后购置了数字期刊、数字图书、国学数字资源库等优质资源,这些资源既可以在馆内上机浏览,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等简单方式下载到手机、PAD等手持设备上阅读,使阅读摆脱了了阅读的空的和时间限制,使阅读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近期,海源阁图书馆还将在市区布置一批数字报刊借阅机和电子书借阅机,广大市民的数字化阅读渠道将更为丰富。
  “现在阅读时间碎片化,各种移动电子设备的出现将阅读带入个性化时代,利用好这些设备,就能把图书馆带在身边进行深度阅读。”到图书馆借书的一位小学老师说,不管是经典名著还是刚上架的畅销书,还有海量学术资源等,只需在屏幕上随手点击就可翻看,用微信扫二维码,就可将整本书装进你的手机,让个人“电子书包”随身携带。这样,不仅能成为学习通:书本上的问题不会答,马上用手机翻阅图书馆查找资料,还能成为文化通:看电影时不明白的剧情,随手就能立即打开图书馆找出小说原著对照。此外,还可参与APP定制,将自己的课程内容、学习体验、工作日志等录入,让图书馆成为自主定制、量身打造的知识“智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