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走进锡镶传习研究所
2015年07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7月1日讯(记者 许君丽) 6月28日,本报小记者体验活动走进威海锡镶传习研究所,在锡镶技艺第三代传承人谷祖威老人的带领下,感受锡镶独特魅力。
  当日上午9:30,小记者们准时集合,来到谷祖威的工作室。这是一间很不起眼的小平房,门口挂着威海锡镶传习研究所的牌子,71岁的谷祖威在门口迎接大家的到来。刚一进门口,小记者们就被屋内精致的锡镶工艺品吸引,这里不仅有老工艺的锡镶茶壶,还有新工艺的金镶玉作品。
  说起锡镶,它始于清光绪末年,这份起源于威海的工艺,以工艺精巧、风格典雅而闻名海内外,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谷祖威说,锡镶技术是他两个爷爷谷宝和、谷年和偶然发明,两人都有一手铜锡的好手艺,开了一家铜锡铺。有一次,谷宝和不慎把茶壶嘴打掉了,却又舍不得扔,锡匠出身的他反复斟酌后,用锡做了一枚壶嘴装了上去,如此一来,不但不觉碍眼,反而更加别致、美观。不料,这随意的一个小手艺,被一名来威海的英国商人看中,一心想要把这个带锡嘴的茶壶买走。这次英国商人的购买需求让谷宝和瞄准了商机,在他的带动下,锡镶一时炙手可热。
  “原来茶壶嘴倒过来是个象鼻子呀!”细心的小记者发现,每一个老工艺的锡镶作品,茶壶嘴都很特别,倒过来一看,竟然是一个大象头。谷祖威说,茶壶嘴是倒水的,这象鼻寓意水流绵长,所以那时候的很多茶壶嘴都是做成象鼻的样子。而在茶壶的壶身上则大多是龙的图案,龙是对脸龙的装饰,有的还会加上龙珠,这就让整把壶显得精致很多。为了让小记者们更形象的了解锡镶手工作品和现代机器作品的区别,谷祖威还拿出自己的私人珍藏,有150多年高龄的锡镶茶壶,让孩子们大开眼界。
  “现在机器压制的锡板都很薄,一次成型,手工做的需要冶锡浇板、雕琢铸制、锻打錾镂、焊接镶嵌、打磨抛光等一整套成熟的工艺流程,比较麻烦,慢慢就有些失传了。”谷祖威说,现在很多的锡镶作品已经不是原来的老工艺了,机器压制而成,失去了原有的线条美。在谷祖威工作室的南屋,工作桌上面摆满了各式的工具和几把未完工的锡镶壶,谷祖威的外甥23岁的孙志端正在进行锡镶作品创作,经过国家认证后,他将是锡镶工艺的第四代传人。
  “爷爷,以后我有空可以带朋友过来看看吗?”活动快结束时,小记者们意犹未尽,希望以后还能常来。谷祖威说,作为传承人,他非常欢迎大家的到来,近距离感受锡镶这门艺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