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烹饪大师成功之道:
四代钟情搜集两千本老菜谱
2015年07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杨淑君     
  高级烹调技师、“中国烹饪大师”、“中国鲁菜特级烹饪大师”……在餐饮界,高文平已是闻名遐迩的“名厨”,除了家族传承,还与他的两千本餐饮藏书、藏以致用有关。 
  深受父辈影响
热衷菜谱收集

  高文平的餐饮藏书中,有清代出版的“烹饪古籍”,也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菜谱”。高文平回忆,1987年父亲去世时,十几岁的他发现了父亲遗留几百本菜谱,多是上世纪50—70年代出版的书,还有几十本清代木版、民国石印的老书,当时虽看不懂,但他仍好好珍藏起来。 
  后来伯父说,曾祖父高凤仪早在光绪年间就创办过“义安成”饭馆。那时,曾祖父担任县衙漕粮房老总,利用业余时间以文会友,以食会友,地方名流都成为饭馆常客。曾祖父喜欢读书,不光好买书,还开办过书庄。手头那些木版书就是当年遗物。 
  高文平的祖父高振德一生也以饮食业为生计,也买过食谱,还写过饮食笔记,“遗留的那些民国石印食谱,应该就是祖父遗物。”高文平之父高士玉先后买过二百余本菜谱及烹饪技艺书籍,以及《中国烹饪》创刊初期的近百本期刊等。正是受父亲影响,高文平也对购买烹饪技艺图书有着浓厚兴趣。 
喜欢名人著作
青睐名店菜谱

  刚涉足厨行时,高文平下班后常翻阅父亲遗留的书籍。他结合临灶操作,从书中理解每一道工序原理及技术要求。随着技艺深化,他越来越觉得书的重要。  20多岁后,他开始外出观摩在各地举办的美食节、烹饪比赛。所到之处,他总是打听哪儿有旧书摊、旧书店。“我感到著名大师亲自参编的菜谱最有价值,因为他们实践经验丰富,对技艺工序要求严格。”高文平颇有感悟地说。 
  除了喜欢名人著作外,对名店菜谱他也特别青睐。他还常常托朋友代为买书,不少朋友看到老菜谱就联系他。一次,济南一个朋友打电话说,发现附近书摊上有几本老菜谱。高文平马上买票去了济南,买到一本民国时期罕见的食谱。买书花了四十元,可是来回路费以及请朋友吃饭却花了近三百元,但他依然高兴得了不得。
书籍藏而能用
使得技艺升华

  随着藏书增多,他对收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追孤本、求珍本、讲品相、看出版量,那怕多花钱也买精品书。收藏至今,他的书柜里已经有了大约2000册书刊,其中不乏精品。   
  高文平藏书不是为藏而藏,而是为用而藏。二十多年来,高文平除了承接家传技艺、赴南京求学、到济南得颜景祥老师教授外,书籍就是他的另一位老师,他从书中获益匪浅。他看书时善于思考,往往书中菜品的做法启发他革新了一款传统地方菜、创造出一款新派鲁菜,像“浮油鱼片”、“布袋乳鸽”、“三文鱼馄饨”都是这样制作成功的。各地风味菜谱使他了解了彼此之间的异同以及各自的特色,使他在接待各地顾客时能够选择合适的菜品组成宴席。 
  如今高文平已是高级烹调技师,但他仍然喜欢买书、藏书、看书,“读书无止境,学习钻研技艺也无止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