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要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美国小说《幽灵舰队》臆想中美开战场景
2015年07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两位作者辛格(左)和科尔(右)都对美国国防很熟悉。(资料片)
  《幽灵舰队》一书的封面。(资料片)
     近日,一本描述中美大战的美国小说《幽灵舰队》一经发行,便引起不少美国媒体注意。对于书中假想的中美未来战争场景、网络战争以及高新武器大比拼,一些人读后连呼“精彩和过瘾”。但也有不少严肃和冷静的观点指出,这本小说与以往臆想中美大战的小说一样,同样存在一个难以克服的硬伤:书中关于中美爆发战争的理由实属牵强,完全脱离现实。
作者对美国国防很熟悉
  《幽灵舰队》之所以受到特别关注,与本书的两名作者有很大关系。作者P·W·辛格是研究21世纪战争的专家,在美国军界很有影响力,之前出版过畅销书《战争连线》。另一名作者奥古斯特·科尔专长分析国家安全事务,曾经担任《华尔街日报》的军工行业记者。
  作为安全领域的专家,两人非常熟悉美国国防发展的现实情况,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幽灵舰队》的构想和创作之中,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比如,作者在小说中假想,面对中国“偷袭珍珠港式”的袭击,美国近年来耗费巨资研发的高精尖武器,包括F-35战斗机和濒海作战舰,因为过度依赖电脑技术且未经过实战检验,最终遭遇惨败。美国只能依靠一支装备老旧的预备舰队。
  而在现实中,无论是F-35战斗机,还是濒海作战舰,都在研发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发外界对其真实作战能力的担忧。这正好与书中内容相互呼应,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战争原因牵强遭吐槽
  虽说此书专业性强,但路透社专栏作家马修·高尔特认为,这部小说在一个基本问题上缺乏说服力,那就是中国为什么要与美国交战。小说给出的理由过于牵强,中国被粗暴地定义为“邪恶势力”,为了成为全球霸主和控制太平洋贸易通道,首先攻击美国。
  高尔特表示,这种假设与当前地缘政治现实相去甚远,只是“小说中让各方交战的讨巧做法”。
  学界普遍认为,由于中美经济相互依存,两国不会走向战争。《幽灵舰队》在前30页里不厌其烦地攻击这种观点,却没有给出让人信服的理由,而是随便假设了一个经不起推敲的场景。
  《幽灵舰队》假想,在中东出现灾难后,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能源出口国,而中国变得更加军事化。两国各自拓展自己的贸易区域,中国则从美国进口所需的大部分能源。随后,中国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发现巨量天然气资源,能够借此摆脱对美国的能源依赖。更糟糕的是,中国军方让政治领导层相信,中国已经无法再拓展贸易区域,除非从最大的竞争对手美国手中夺取。最终,中国首先发动了战争。

“中美战争”只是炒作噱头
  实际上,近年来炒作“中美爆发战争”的书籍并不少见,这本书也是迎合了此类战争预言的需要。据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28日报道,作者之一P·W·辛格上周向美国国防部推介了这部作品,而美国国防部十分重视这位有着学术背景的作者及其作品。
  然而,只要这些书籍无法认真回答战争为何爆发这一根本问题,“中美大战”就不过是作者或书商的噱头。毕竟,借中美大战话题,提升关注度和销量,符合美国部分人士的心态,有时可能确实有效。
  中国专家认为,中美之间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足够危言耸听,作为一本小说或许能够登上畅销书榜,但这不是严谨的学术研究。
  记者3日在亚马逊网站上查询发现,这本6月30日发行的《幽灵舰队》评分并不高,只有3.5个星,不少读者在留言中给出负面评价。可见,这次“中美大战”话题不太奏效,读者似乎也对类似炒作有了免疫力。
   据新华国际、环球时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