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最是读书时
2015年07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宋遂良(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曾经有一家校园杂志向老师们发出了一份问卷调查:您要是能重读大学,最想做的是什么?我拿起笔来,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读名著,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接着又不无奢华地补充一句:外国的想要读原著。我们这一代是读书饥饿的一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除了《毛选》和鲁迅,几乎无公开可读的书。古代的是封建的,西方的是资本主义的,苏联的是修正主义的:封资修,都是毒草。江青说,从“国际歌”到“样板戏”,无产阶级文学是一片空白。
  现在好了,书多得读不完。光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从1982年起发行的《世界文学名著文库》就出了200种;商务印书馆从1981年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就发行了599种(版本和译者都是一流的)。更不要说二十四史和四库全书了。但是,现在的文科学生包括一些研究生爱读名著的少而又少了。研究生复试时问他读过哪些名著,往往嗫嚅半晌羞于启齿。他们被网络、被微信、被游戏、被娱乐八卦收编了,没时间读书。我真的感到遗憾。我曾经给学生做过一次讲座,题目就是“你不读书想干什么”。我一再刺激他们说,你们现在不读书,想干什么,能干什么?!
  一个知识分子的成长,他的思想观念、性格气质的形成,必然要接受前辈的精神营养,必须有一些名著做底子、打基础,以撑起你的理想、信仰、人格、气质。读名著就是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头脑,这是捷径。我已去世的老师、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说,你要问我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人名、数字,我可能记不准了,但你要想了解研究法国大革命有哪些绕不过的著作、有哪些不同观点,那你问我好了——这才是学问,那些数字、日期、细节都是史料,可以查到的。这话给我印象很深。登高才能望远,清流必须溯源。如果你连莎士比亚、歌德、雨果、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罗曼·罗兰、卡夫卡、马尔克斯都没有读过,你敢说文学吗?如果你连亚里士多德、斯宾诺莎、休谟、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罗素都没有接触过,你能谈哲学吗?且不说我们那些卓越祖先的诸子百家了。而这些卷帙浩繁的书籍,你不趁在校学习时读等待何时呢?年轻时精力充沛、记忆力强、时间多、负担少,此时不读,等到老了再读吗?
  暑假到了。几乎有两个月时间,可以干很多事情。如果用来读名著,至少可以读20部。开学时回来,别人便要对你刮目相看了。所以我在送别一位今年考取了研究生的同学时握着他的手说,祝你过一个不后悔的暑假!他笑着说,老师,我知道你的意思。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