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是追求“内心的强大”
2015年07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黄万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完小学期4周的课,还有1个月的暑期。虽说读书无假期,但这一个月的暑期确又是个再尝读书滋味的好时机。
  暑期时间较为充裕,读书宜集中读一位大家之作,无论是认知还是精神,都不妨有一种较为长途的跋涉。就自己手头已有的书而言,打算集中读程抱一的著述。一直对他抱有深深的敬意,以前只读过他的长篇小说《天一言》和诗集《万有之东》,就惊叹其浩瀚深邃。两年多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程抱一作品系列”,包括小说《此情可待》和文论集《美的五次沉思》、《与友人谈里尔克》、《与友人谈法国诗》等,加上山东、湖南、上海和台湾等地出版的程抱一其他著述,与这位出生于济南的法兰西学院院士对话的世界已经相当丰富了。程抱一在2011年说过:“我们之所以能思想天地,那是因为天地通过我们思想。”我们每个人的世界就在自己与天地万物交流的思考中,他的著述就是这种生命体验的结晶。我期待着阅读程抱一,会有如他诗作所呈现的那种感受:“真光,∕从黑夜里喷涌而出;∕真夜,∕孕育喷涌而出的光。”
  读书除了与自己心灵对话,难免也常常想到自己的读书能和学生分享什么新的学问。下星期开课中有一门“经典的解读方法”,我会增加一些解读经典的新方法,其中有“语图和经典”的内容。文学与图像的关系,越来越深地影响着文学的发展,也会是21世纪文学理论的中心问题。而选择阅读程抱一,也因为他是一位致力于“诗歌——书法——绘画的三联艺术”的大家。程抱一的著作中,9部谈论中西绘画,6部探讨中西诗歌,他的11本诗集中,《我们时刻相迎》(2005)和《真光出自真夜》(2009)都由当代著名画家为其配画,其他著述的序言也往往插入一系列象形文字和绘画,而他所有的创作都在追求写作和绘画的深层交融,从而表现出绘画与写作的本质联系。中国语图理论的建构,需要建立在中国自身的文学艺术历史的展开中,将要出版的南京大学赵宪章教授总主编的《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18卷)的意义就在于此(这也是很值得一读的一套书),而程抱一的著作正是对中国丰富的语图资源的深入开掘。
  写此小文时,刚看过70多年前获奥斯卡纪录片特别荣誉奖的《苦干——为什么中国是不可战胜的》,这部由美国摄影师斯科特行程3万多公里拍摄的中国抗战纪录片,以震撼人心的真实性,极其生动地呈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抗战生活,告诉全世界,遭受强敌入侵的中国不可战胜的缘由就在于这个民族“内心的强大”。无论个人还是民族,阅读,正是追求“内心的强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