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底伪军,顶“汉奸”之名40年
抗日英雄张执信与伪军头目“拜把子”取得大量情报
2015年07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七十多年过去了,说起父亲张执信的事,大儿子张振浩依然印象深刻。  本报记者 寇润涛 摄
  张振浩的女婿和女儿张金风翻看刘子光等人为证明张执信地下党身份所写的材料。     本报记者 寇润涛 摄
     这是一场命运的残酷捉弄。在日军铁蹄践踏后,他奉命潜入日伪内部,不惜自污身份,来换取伪军的信任,在冀鲁边区革命根据地最困难的时候,他给八路军大量的情报支持。1946年初,抗战都胜利了,他却被错杀……
  比《潜伏》更惊心动魄的是,他的真实身份在去世近40年后才得以揭秘。几十年间,他的后人甚至都习惯了顶着“汉奸”的罪名,在各类运动中受委屈。
  这位叫张执信的抗日英雄,曾在德州日伪军中干过司务长,直到抗战胜利70年的今天,他的名字才被德州当地的一位抗战研究者重新提起,其故事更鲜有人知道。
文/片 本报记者 寇润涛 高扩
抗战胜利后,被误认为汉奸杀害
  6月25日上午,郭新中独自闷在办公室里,作为德州当地颇有声名的抗战研究者,他在加紧整理即将出版的德州抗战系列著作。
  屋外绵绵交织的细雨,就像郭新中此刻纠结的心绪。几分钟前,他刚接到本报记者的电话,“在仙人桥村找到张执信的后人了……”
  在从各种文献档案中认识了张执信后,郭新中在过去几年里,曾试图找寻张执信的后人,向他们明示当年的隐情。但是,与这段历史有关的部门,要么不知道张家后人,要么以为“后人都去东北闯关东了”,这让做文史研究的老郭一度断了念想。
  仅在德州市志中,有关于张执信的简短记载:  
  “1943年10月,中共德州敌占区工委派魏国光打入铁路机务段,做铁路工人的工作;派苗光升以拾大粪为掩护,活动在豆腐巷、石家园一带,做大粪工、车夫、装卸工的工作;派张佃俊、张志海、鲍玉顺以拉黄包车为掩护,做城内居民的工作;派焦英打入德县中学,做师生、妇女的工作;派张执信以伪军司务长身份,做日伪上层人物和敌军的工作,敌占区工委获悉伪德县县长王朝磊亲督12个伪军中队下乡抢粮,他迅速将情报传给德县县大队,粉碎了敌人的抢粮计划,受到渤海区党委的表彰。”
  郭新中告诉本报记者,在这些人中,只有张执信被指派去日伪军内部卧底。他之所以特别留意到张执信这个名字,源于一次查阅当地公安部门的敌伪档案时的偶得。
  “在文件中,张执信被确认为烈士。”郭新中说,他至今保留着当时抄录的档案信息,老郭的记录中这样写道:“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1986)16号文件精神,中共德州地委组织部、德州地区公安处发出德公国安字(1987)第63号文件,确认张执信为革命烈士。”
  让郭新中意想不到的是,这次追认烈士其实是平反,张执信一直在隐蔽战线上进行地下抗日活动,在德州解放前,他被误认为汉奸遭杀害,其真实身份也自此湮灭。 
1942年就入党,当卧底迅速打开局面
  德州市陵城区仙人桥村,距离德州市区约12公里。6月25日,本报记者在村里寻访到了张执信的大儿子张振浩。81岁的张振浩独居在一座年久失修的老房子里,几乎失去听力,听人讲话,需要盯着说话人的口型,一半靠琢磨,一半靠猜。
  当“张执信”三个字蹦进耳朵时,老人先是一愣,浑浊的双眼顿时显出几分警觉。“那是我父亲,你们有什么事?”老人盯着记者询问,手里还握着饭勺,却忘了自己正要做饭。
  一位熟悉张振浩家的近邻告诉记者,自从抗战胜利后,因为张执信的“伪军”身份,张振浩一辈子都没抬起头来,但凡有人来问张执信,他们一家都跟着紧张,“‘文革’没少挨斗,老人这是怕了……”
  顶着汉奸的头衔做事,精神上的压力不只出现在子辈后代身上。70多年前,去当“汉奸”,并不意味着耀武扬威,同样会被义愤填膺的群众所不容。
  在德州,日军最早践踏的齐鲁大地上,当年群众如此描述“伪军”:“二鬼子,原本就是土匪,鬼子一来,就跟着鬼子欺负老百姓。”什么原因促使张执信义无反顾地去潜伏呢?
  “这得从我爷爷说起。”放松警惕后,张振浩逐渐揭开尘封70多年的记忆。
  张执信1913年出生在仙人桥,父亲张桂林在当地也算一个人物,外人都叫“六爷”。日本人入侵德州后,在仙人桥村旁建起了一个据点,张桂林在村口就有一间茶馆,与据点隔河相望。
  “如此一个有名声的人,被中共德州工委看中,指定由张桂林的儿子张执信打入日伪军内部。”张振浩说。
  其实,张执信就读于德县师范学校,就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1942年秋,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事情报工作。受父辈的影响,张执信平时就善结人缘,以司务长的公开身份打入日伪军后,迅速赢得日本人和伪军头目的信任,成了一名“合格的汉奸”。

能将首长安排住进伪军队长家
  张执信严守纪律,虽然两个年幼的儿子一直跟在身边,在德州城生活,但只知道父亲一直跟着日伪军,从不知道父亲还偷偷给八路军送情报。
  张执信只身战斗在日伪营垒中,经常巧妙地避开日伪军、警、宪、特的检查、搜捕,为抗日根据地购买和运送弹药、药品、印刷用品等急需的“禁运物资”,为开辟德州敌占区的抗日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1944年秋,张执信提供了伪县长王朝磊亲率12个伪军中队到黄河崖、土桥、惠王庄等地抢粮的重要情报。于是,伪军几乎每到一处,都遇到八路军的伏击,让中共德州敌占区工委取得了反抢粮斗争的胜利。
  还有一次,张执信将伪军司务长×××外出活动的情报传递给德县县大队,县大队派部将其活捉,经教育后将其释放。后来,这人为抗日斗争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德州城戒备森严,张执信将南门外的“振鲁照像馆”(“兄弟照像馆”前身)开辟成抗日斗争秘密场所之一。他还与德州城内4个伪军中队长“拜把子”,为搜集情报和掩护中共地下抗日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连当时的中共德州敌占区工委书记刘子光等人出入德州城开展地下抗日工作,都多次被张执信安排住在伪军中队长王登山家中,保证了刘子光等人的安全。
  在同日伪特务的斗争中,张执信巧妙周旋,不但搜集到许多活动情报,还争取到许多伪特人员为共产党工作。德县日本宪兵队工作队中的×××,过去曾为八路军购买过军需物资,被日军逮捕后当了特务。张执信利用关系,争取其为抗日救国效力,使其提供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情报。
  不过,由于单线联系,除中共德州敌占区工委极少数领导人外,其余人均不知张执信的真实身份。而他经常公开场合与德州日伪的上层人物来往,普遍被人当做汉奸。
  1946年春,八路军渤海军区主力部队和冀南军区独立二团等部封锁围困德州城,为解放德州做最后准备。张执信在出城工作时,被人误杀在郊外,时年33岁。

家人受了多年委屈,只想为父正名
  上世纪80年代,通过一份原中共德州敌战区工委书记刘子光、委员魏国光、委员徐晓峰联合署名的证明材料,家人才知道张执信在隐蔽战线抗战的故事。
  如今,郭新中在即将出版的新书中想详细介绍张执信的事迹,他说:“张执信在隐蔽战线中抗战,却不幸被错杀,他的英雄事迹竟成了丑闻,整个家庭为此蒙冤40年。”
  如今,张执信的孙女张金风难以想象爷爷当年经过了怎样的思想斗争才去冒这个险,她说,正是因为爷爷在伪军中当“汉奸”,建国后父亲和她受尽侮辱,二叔张振甫为此早早去东北讨生活,在东北工作后,无法入党,更无法提干,最后以普通工人身份退休。
  “1942年秋,张执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一直在中共德州工委的领导下,从事党在敌区的情报工作……”6月25日,远在东北的张振甫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当年看到原中共德州敌战区工委负责人刘子光亲笔写的回忆材料时,那一刻,心中几十年的委屈都随着眼泪倾泻而出。
  “抬不起头啊,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40多年。”张金风说,直到二叔张振甫给他们看了刘子光等人写的材料,家人才终于知道张执信是地下党,自己不是“汉奸的后代”。
  但剧情的反转来得实在太晚。“父亲搞了一辈子革命,却在这么长时间内被认为是汉奸。”张振甫说,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整整30多年,他一直在为父正名的路上奔走,但至今都还不知道父亲已经被确认为革命烈士。
  如今,兄弟俩都已暮年,听说郭新中摘抄的几十字烈士档案后,张振甫又重燃希望,“为父亲正名是我晚年的一个心愿,做到了这辈子再无遗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