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来义去皆是孝
2015年07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忠义济南之五】
□窦洪涛
  秦琼是地地道道的济南人,在郓城贾家楼义结金兰时排行老二,一生光明磊落。秦琼最讲义气,是济南人的好“二哥”,也是我们郓城人的好“二哥”。
  秦琼更像是济南人身边的“二哥”,济南人只需与他平视就好,这或许与秦琼的个人经历有关,据说秦琼早年在济南西关花店街一带以打铁谋生,可惜,现在的花店街只有其名。
  秦叔宝在县衙当差时,曾奉县太爷的命令去缉拿自己的“响马”朋友。为救友人,秦叔宝义不容辞,他染面涂须去登州冒充响马误导捕快。可当秦琼路过两肋庄时,他犹豫了,因为怕连累自己的老母亲。
  摆在秦琼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条路去汝南庄,一条路去登州,一条路回家门。
  这一刻,我与“秦二哥”隔着时空对视,相望无语。我同样站在忠义的十字路口接受灵魂的拷问:一边是与自己肝胆相照的好兄弟,一边是给予自己生命的老母亲,“秦二哥”遇到了一道此生最难的选择题。
  我还在苦思冥想,一声撕破暗夜的“驾——”在头顶作响,“秦二哥”扬鞭绝尘而去,最终,他还是为了朋友,奔赴登州,大义凛然。
  但凡想成大事者,都逃不开忠和孝的拷问。世人皆言,自古忠孝难两全,可笑可笑。那些抱着“忠孝难两全”的思想固步自封的人,是在思想上走了极端。于他们而言,忠与孝的取舍俨然上升到了公与私的抉择高度,忠就是公,孝就是私,公私分明,自然忠孝不能两全。
  可是,忠和孝真可以这样“一刀切”吗?
  当年季康子问孔子:“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孔子笑答:“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当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当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当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我站在扬尘中久久不忍离去,遥望“二哥”早已消失的背影,刹那间,泪满衣襟。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原来,移来移去,义去忠来,忠来义去,移的都是孝啊。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试想,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尽心侍奉,哪还能指望他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小孝修身,中孝齐家,大孝治国”!何谓忠义?何谓孝道?忠义就是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就是各就其位、伦理分明,这一切皆源于孝,孝是忠义的基石。
  移孝为忠,这就是“二哥”的忠义之道。
  秦琼戎马一生,当过开国功臣,也曾聚义瓦岗,显然,后者比前者更为世人津津乐道。
  秦琼的“响马”朋友可不是什么强盗,虽然他们是朝廷官员的眼中钉、肉中刺,但在老百姓心目中,这些聚啸山林、劫富济贫的人各个都是“草莽英雄”。这些“草莽英雄”成功逃脱了追捕,聚义瓦岗,秦叔宝自然因抓捕行动的失败受到牵连,险些命丧登州,惊起我一身冷汗。好在天佑“二哥”,“响马”朋友在登州城奋力救出了“二哥”,后来大家聚义瓦岗,共举义旗。
  我曾特意去过一趟瓦岗寨,脚踏瓦岗寨土地的时候,依旧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这里就是“秦二哥”梦开始的地方吧,单单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够让人惬意的了,更别提兄弟们一起策马扬鞭驰骋沙场了。然而,就像每一枚硬币都有正反两面,一面酣畅淋漓,另一面注定凄悲萧瑟。
  瓦岗军坚持了八年,浴血奋战,所向披靡,他们为推翻隋朝统治立下了不朽功勋,却在势将灭隋的关键时刻,输给了内部分裂。
  花店街虽然还是花店街,秦叔宝的“义”却不仅仅局限于大众意义上的“义”了。乍看之下,济南人推崇秦琼之义多少掺杂着点江湖豪气,但深入反思后不难发现,济南人是在“羡慕”秦琼这份沾染侠气的“义”。
  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备受压迫的百姓无疑需要灵魂的支撑。历史上的济南人,尤其是作为百姓的济南人,向往秦琼的那份侠肝义胆,向往他那份包含侠气的“义”,就是在寻找力量,寻找依靠。        结语
  祭关羽,拜秦琼,一声“二哥”泪满襟;风雅骨,忠义魂,千秋忠义立济南。
  我在济南生活了13年,不管是济南数不清的关帝庙,还是传说已经深埋潭底的秦琼府,乃至安身于济南各个角落的种种忠义遗迹,我都不忍,但又忍不住去触碰,去感悟,并与之对话。
  这些或许只是供济南人品玩的景点,但本质上,它们却是构建济南人不朽忠义之魂的基石。
  风雅在外,忠义于内,风雅的济南人,永远忠义。
(本文作者为知名作家,曾被评为齐鲁文化之星,著有长篇报告文学《人类:倾听癌症》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