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长城断想
2015年07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行走济南】
□王军
  赤日炎炎的仲夏,笔者与朋友来到南郊的长清万德,目标——齐长城长城岭。
  说起齐长城,不论是规模还是知名度,都远不及后来居上、雄伟壮观、绵延万里的秦长城、明长城,所以鲜有人知,更鲜有人光顾。
  据专家考证,齐长城约修建于春秋年间,一直到战国时期才最终完工。齐长城源于长清县孝里镇广里村,直达青岛市黄岛区东于家河村北入海,全长618.9公里。我们要去的长城岭,是齐长城的一段。
  时近中午,骄阳似火,笔者一行沿着山间小径前行,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翻过了一座座山头,地势越来越高,树木越来越少,在刺眼的日光照射下,只见一座座山峰险峻陡峭,一块块巨大的岩石如刀劈斧削般耸立。
  正行走间,跑在前面的朋友高喊:齐长城到了。抬头仰望,只见两座山峰间有一道覆盖着厚厚荒草呈马鞍形的山梁。城墙在哪里?狐疑中,笔者加快脚步,终于登上了山梁。向南眺望,只见泰山余脉连绵不绝,直至天际。
  “看,这就是齐长城。”朋友指着脚下。这时,笔者才注意到,脚下的石头有明显人工堆砌的痕迹,左右看去,山梁上散乱的石头连着两侧山峰。随着千年岁月流逝,风吹雨蚀,这城墙早已坍塌风化,仅剩下埋在土里的一堆乱石头。如果没有人提醒,谁会想到这里曾有一道墙,而且是一道巍然高耸的城墙。
  遥想齐国当年,耗费人力物力,用时许久修建了这样一道绵延千余里的国防工程。最终这列名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中的堂堂大国,却亡于强秦,其中教训实在令人深思。
  当年齐桓公励精图治,选贤任能,国富兵强,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带领齐军北击山戎,南伐楚国,九合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有谁敢打雄踞东方的齐国的主意?这道城墙恐怕根本没有用处。
  到了桓公之后的子孙们,包括篡位当上齐国国君的田氏,一个个虽有称霸的野心,却鲜有称霸的能力。对外战争败多胜少,甚至被他国攻破国门。直至被燕国打得一败涂地,元气大伤,差点亡了国。随着国势日衰,齐王只好龟缩到城墙内,得过且过,惟求自保。此时,远在西方的秦国正野心勃勃欲一统天下,如狼似虎的大军南征北讨,攻城略地,短短几年间便灭了韩、魏、楚、燕、赵诸雄。面对如此危局,齐国国君鼠目寸光,完全没有唇亡齿寒、大祸即将临头的危机感,而是隔岸观火,坐视诸国的灭亡。直到秦军兵临城下,齐王大梦初醒,才慌忙调兵遣将,试图御敌于国门之外,然为时已晚,在所向无敌的秦军面前,齐军一触即溃,土崩瓦解,昏庸的齐王成了阶下囚。随着齐国的覆亡,秦朝的统一,这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修筑了几百年的城墙最终成了一堆废弃之物。
  中国是和城墙有不解之缘的,统一天下的秦王朝修建了著名的万里长城,之后的历朝历代也都不遗余力建造着城墙,留下了堪称世界奇迹的人类文明奇观。
  诚然,作为坚固的防御工事,城墙自有它的重要性:当攻守双方势均力敌,高厚的城墙成了攻方难以逾越的屏障,彼此暂时相安无事。而一旦这种均衡被打破:城墙内的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威加四海,城墙外便会四夷宾服,万国来朝。此时,城墙不过是一道无用的摆设;相反,当城墙内的王朝腐朽没落,国力衰竭,苟延残喘之时,异族便会起觊觎之心,乘虚而入取而代之。此时,再坚固的城墙也形同虚设。也正因此,几千年来,长城沿线一直杀伐不断,烽火不熄,城头变幻大王旗。古往今来,就没有攻不破的城墙,齐长城如此,秦长城、明长城也如此。拥有城墙的历代王朝没有一个逃脱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命运,真是“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漫步在长城岭上,脚踏数千年前齐长城的基石,思绪悠悠,几度轮回,当年的金戈铁马、血雨腥风已被岁月的烟尘磨蚀得无影无踪,此地空余斜阳草树乱山川。但历史并没有走远,它离我们很近很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